1 / 11
文档名称:

黄茶.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茶.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黄茶[hu á ng chá] 黄茶,名之由来: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品类-- 黄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目录 1简介 2初制原理 3制作工艺 1. 制作特点 2. 制作过程 4常见产地 1. 海马宫茶 2. 霍山黄芽茶 3. 鹿苑毛尖茶 4. 君山银针茶 5. 路丁茶 5品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1. 2. 3. 4. 5. 。其按鲜叶老嫩又分为黄小茶和黄大茶。如蒙顶黄芽、君山银针、沩山毛尖、平阳黄汤等均属黄小茶;而安徽皖西金寨、霍山、湖北英山所产的一些黄茶则为黄大茶。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湖南岳阳为中国黄茶之乡。黄茶的加工方法近似于绿茶, 其制作过程为: 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有芽茶与叶茶之分, 对新梢芽叶有不同要求: 除黄大茶要求有 1芽4、5 叶新梢外, 其余的黄茶都有对芽叶要求“细嫩、新鲜、匀齐、纯净”的共同点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 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 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 形成黄色。黄茶 2初制原理绿叶变黄对绿茶来说是品质上的错误,而对黄茶来说,则要创造条件促进黄变,这就是黄茶制造的特点。研究黄变的实质,不仅有利于掌握好黄茶闷黄技术,同时对其它茶类制造技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形成黄茶品质的主导因素是热化作用。热化作用有两种:一是在水分较多的情况下, 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之,称为湿热作用;二是在水分较少的情况下,以一定的温度作用之,称为干热作用。在黄茶制造过程中, 这两种热化作用交替进行, 从而形成黄茶独特品质。研究黄茶堆积闷黄的实质:湿热引起叶内成分一系列氧化、水解的作用,这是形成黄叶黄汤,滋味醇浓的主导方面;而干热作用则以发展黄茶的香味为主。 1 、杀青对黄茶品质的影响黄茶杀青原理目的与绿茶基本相同,但黄茶品质要求黄叶黄汤,因此杀青的温度与技术就有其特殊之处。杀青锅温较绿茶锅温低, 一般在 120 ℃— 150 ℃。杀青采用多闷少抖, 造成高温湿热条件, 使叶绿素受到较多破坏, 多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失去活性, 多酚类化合物在湿热条件下发生自动氧化和异构化, 淀粉水解为单糖, 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都为形成黄茶醇厚滋味及黄色创造条件。 2 、闷黄对黄茶品质的作用闷黄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依各种黄茶闷黄先后不同,分为湿坯闷黄和干坯闷黄。湿坯闷黄在杀青后或热揉后堆闷使之变黄,由于叶子含水量高,变化快。消山毛尖杀青后热堆,经 6—8 小时,即可变黄。平阳黄汤杀青后,趋热快揉重揉堆闷于竹篓内 1—2 小时就变黄。北港毛尖,炒揉后,覆盖棉衣,半小时,俗称“拍汗”促其变黄。干坯闷黄由于水分少,变化较慢,黄变时间较长。如君山银针,初烘至六七成干,初色 40 — 48 小时后,夏烘至八成干,复色 24 小时,达到黄变要求。黄大茶初烘七八成干, 趁热装入高深口小的篾篮内闷堆,置于烘房 5—7 天,促其黄变。霍山黄芽烘至七成干,堆积1—2 天才能变黄。总之,尽管各类黄茶堆积变黄有先有后,方式方法各有不同,时间长短不一,但都是闷黄过程,这就是黄茶制法的特殊性。黄茶的闷黄是在杀青基础上进行的,虽然杀青温度不是太高,但要求达到破坏酶的活性, 制止酚类化合物的酶性氧化。如果在杀青初期和杀青后残余酶作用存在的活, 只是短暂的,极其有限的,而起主导作用的则是湿热的作用促进叶内化学变化。在闷黄过程中, 由于湿热作用, 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很多, 特别是 C-EGC G和 L-EG C 大量减少, 由于这些酯型儿茶素自动氧化和异构化, 改变了多酚类化合物的苦涩味, 形成黄茶特有的金黄色泽和较绿茶醇和的滋味。闷黄过程中,总量减少很多,但水溶性部分减少得较少,这说明多酚类化合物在热的作用下冲酶性氧化与酶促氧化不同。经过杀青后, 叶内蛋白质凝固变性与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产物——茶红素的结合力减弱,从而保留较多的可溶态多酚类化合物。此外,叶绿素由于杀青、闷黄大量破坏和分解而减少,叶黄素显露,这是形成黄茶黄叶的一个重要变化。 3 、干燥黄茶干燥分两次进行。毛火采用低湿烘炒,足火采用高温烘炒。干燥温度先低后高, 是形成黄茶香味的重要因素。堆积变黄的叶子,在较低温度下烘炒,水分蒸发得慢,干燥速度缓慢,多酚类化合物的自动氧化和叶绿素等其它特在湿热作用下进行缓慢转化,促进黄叶黄汤的进一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