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擦背技术指南.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擦背技术指南.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擦背技术指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擦背技术指南前言传统的擦背大多数执业者( 以下简称术者) 和消费者, 往往局部的认为只是简单的擦灰工作,只要能将身体擦干净了,就算圆满的达到要求了。从而使某些术者, 产生错误的认识与观点。忽略了操作的手法, 就现实而讲擦背不仅仅是擦灰的局部工作, 更重要的是擦背者的手法与质量。作为擦背这一行业的术者来说,只要不断的开拓创新,提高自己的技术, 才能为客人更好的服务, 让其得到更好更优质的享受。就擦背的技术而言大概可分为经络擦背与血液擦背两大类。一、经络擦背: 经络擦背, 是指利用按摩的手法, 在擦背过程中, 通过按摩的作用刺激消费者身上一些指定的穴位, 从而达到让消费者更好的放松和享受。二、血液擦背: 血液擦背,是指在搓背过程中,利用按摩与刺激的手法,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从而使人达到解除疲乏、放松心情等。毛巾是擦背的工具毛巾长 60-65 cm ,宽 30~3 2cm ,重量是 1 25 克左右。右手食指, 中指夹紧毛巾的边缘 A, 离边 1 cm( 毛巾竖着), 右手拇指、中指、食指夹住边缘 B, 顺着毛巾宽度绕于右小臂, 绕紧此边, 右手中指、无名指央紧, 手形成爪状, 左手用劲向右指尖前拉紧,同时,右小臂向外转动,勿松, 沿边收紧,贴于毛巾内侧。第一步擦面部特点: 本法对疲劳过度睡眠不足、气血虚弱及复感风邪功效独特。步骤与方法: 1 、右手持毛巾擦之面部,历膀胱经,督脉擦之 3~ 5 下, 微红为宜。 2 、擦之面部于眉毛边缘沿足阳明胆经擦之身也。 3 、擦之面部历阳明小肠经,擦之耳也。并擦按面部腧穴, 如颊车、下关,地仓、迎香。 4、擦之阳明大肠经, 沿鼻梁, 鼻河边擦之迎香, 鼻梁上面, 擦之任脉, ’点按承桨, 之颞下颌( 注意:有胡须的要轻擦)。 5 、擦之于耳的内廓,稍热为宜,而后擦耳孔穴位。第二步颈项部特点:本法对体质虚弱,劳累过渡,落枕等症状作用明显, 可以舒筋活血,温经散瘀,使颈项部气血通畅。步骤与方法: 1 、擦之颈项足阳明胆经,由上颌擦至肩部并擦之耳外侧。 2 、擦之颈项的手阳明大肠经,由上颌擦至肩部。 3 、擦之足阳明胃经,由上颌擦至胸部、天突穴旁开 2 寸。 4、擦之任脉, 由上颌擦经天突, 以微红色为宜( 注意: 忌在太阳下曝晒,横擦)。第三部擦胸部特点: 本法对胸闷不适, 流行感冒, 病毒感染及上身活动过猛或活动姿势不当所造成的胸廓内组织损伤疗效甚佳。步骤与方法: 1 、擦之胸椎。由天突至剑突骨,以潮红为宜。 2 、擦之胸部。锁骨、锁骨下缘向两肩前随肌肉形状擦 3~ 5 下,以潮红为宜。 3 、擦之胸大肌。以胸肋纵行方向擦之( 注意:胸部有乳根、乳头,擦之要轻,切勿擦伤气机)。第四步手、手腕、膀臂特点: 手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 人体生命力的旺盛和衰弱,都和手有着密切的关系,手骨由 54 块骨骼,几十个关节,数十条肌肉和韧带组成,手部微循环密集, 血液循环极为丰富。步骤与方法: 1 、擦之于手臂表面及手叉,掌骨与掌骨 Z I'M ,根据手形擦之。 2 、擦之于指骨,指关节的表面,同时左手用捻法,从指丫到指尖作揉搓状,并用指尖关节拔伸法,正确运用该法可理筋通络,滑利关节。 3 、擦之于臂膀的外侧,右手贴紧皮肤,稍用力下压,顺着手三阳经,向上直线擦去, 往反擦之 3~ 5 下,温热为佳。 4 、擦之于臂膀的内侧,手掌、手叉及掌心表面,顺着手三阴经经脉走向,从膀臂上往反擦之 3~ 5 下直至指尖。反方向从指尖至腋窝(注: 大臂内侧及腋窝用力要轻)。第五步肘擦法步骤与方法: 客人仰卧床位, 手臂弯曲, 露出肘部, 肘部是手三阳经主要穴位之处,擦之用力不可擦破, 以肘部为轴, 顺着腋窝擦之于胸部兼顾反方向擦至指尖。第六步擦腹与胸特点: 腹部为诸多经脉循行、汇集之处, 由其是脾胃居其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经络乃气血运行通道,网络全身,营养各组织器官,得当擦之能疏通经络,调整气血, 活血化瘀, 缓解和消除因气血不通而引起的其他症状。步骤与方法: l、于右方身体表面用力往反擦之 3~ 5下, 皮肤表面渐红不宜。 2 、在身体的前表面往反擦之 3~ 5 下,要顺体型走向。 3 、擦之上身,先后按人身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走向擦之,皮肤以潮红为宜。 4、擦之上身的任脉, 包括( 中极、前正中线脐下 4 寸擦之天寒胸骨上缘凹陷处,潮红为宜。 5 、根据人体形、骨形( 肋骨) 擦去上身灰尘。第七步擦下肢特点:人之有足,如树之有根,中医认为,鼻为苗窍之根, 乳为宗气之根,耳为神机之根, 脚为精气之根,可见脚为精气之聚点。步骤与方法: 从足三阴经、足太阳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依次沿腿内侧走向腹, 反向从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上阳胆经, 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