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教育论文
地理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我国的地理教育科研也随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遗留下很多值得我们继续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地理教育中美感教育的运用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美育,解决地理教学中的美育及美育心理问题,使地理的教与学能够很好结合,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需要美化
教师应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创设美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其智力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智力活动本身的美,进而激发、提高学生对智力的爱好,使其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事半功倍了。要做到这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必须符合以下标准:a、明确教学目的,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教学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情感意志教育和审美教育寓于知识传授之中。b、依照教材的内容和教材科学体系特点,确定教学内容。既要加强“双基”教学,又要注意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当然要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合理安排“量”知识容量、“度”知识深度难度、“序”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序等。c、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体现独特风格和创造性。要求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排除疑点;使得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师生关系和谐,配合默契,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优化教学内容组合,美化教学方法,使教学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有序性、节奏性的和谐过程结构,其活动达到真、善、美的境界,美育就自然寓于其中。
教师需要从教材中寻找美育素材
因为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空间无限辽阔,时间极其漫长,包罗万象:上至宇宙太空,下到岩层海底,有世界各洲各国,也有祖国山南海北。广袤世界,千姿百态。各种地理事物蕴含着自然美、艺术美等,即具有形象性与情感性。例如:宇宙中日月星辰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有规律的运动,从而产生了周而复始的昼夜、四季交替的自然现象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和谐的现象,就是一种自然美。又如,高中地理教材中热带雨林的各种植物以自身的生态特性————喜光程度的不同而形成了明显的层次结构。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形象的语言和景观图片,可以把这绚丽多彩、错落分明的景象展示在学生眼前,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再如,地理环境的各个组成要素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才使自然环境按其内在联系和谐发展,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当然,即使地理环境存在地域分异,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域分异具有的规律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气候带、自然带等地理事物和现象呈有序排列,使地理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些地理要素不但分布有序,如气压带风带、非洲气候类型、低中纬海区洋流系统等要素,还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这些平衡、统一、有序、对称等等都是自然美的形式。我们必须不断在教材中寻找,才可以发现并用于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语言需要美化
教材是教师语言的基础,教师要有优美的语言,首先是教材语言要美,教师才有教学语言美的基础。如果能在地理教材中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图文并茂,课本语言用接近学生实际的、趣味性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