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高中音乐教育初探》
摘 要: 传统观念中音乐教育一直是被很多学校忽视的一门课程,本文就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音乐教育的作用、当前高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加强高中音乐教育的改革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素质教育 高中音乐教育 存在问题 改革思路
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有这样一种观点: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是非学不可,而音乐是可学可不学的。中考、高考的课程规定在客观上助长了这种认识的扩大。其实,音乐同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是每个学生都应当学习、掌握并且灵活运用的。下面我就在素质教育条件下,音乐教育的作用、存在问题及改革的思路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素质教育与音乐教育的关系和音乐教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而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再来看一下音乐教育的作用。首先,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唱、器乐演奏等丰富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听一些轻松愉快的音乐,对学生缓减紧张的学习压力有一定的效果。
其次,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声乐或器乐作品,借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和有关事物的联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感,促进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和身体协调意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复合型、知识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当前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大多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不喜欢音乐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对课堂上的经典作品和德育内容不感兴趣。在现行的教材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以中外经典作品作为选编对象的,几乎很难找到较通俗且既贴近现实生活又适应青少年的身心特点的音乐作品。教材的编排有的还不够生动、活泼,艺术技巧也过分深奥,使学生对其兴趣不浓。由于流行音乐的传播无所不至,演唱技巧没有约束,音像商品铺天盖地,学生迷恋流行音乐,而对学校音乐教育产生排斥心理。
、社会对学生音乐学习的两极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