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doc

格式:doc   大小:2,637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4/22 文件大小:2.58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
共青团工作五年纲要(2009—2013)
(2008年12月24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六届
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进一步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要求全党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各项战略任务,需要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
  胡***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推动共青团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出共青团要全面履行职能作用,进一步提高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
  肩负起党交给的任务,共青团既要充分看到长期以来形成的良好工作基础,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形势下面临的深刻挑战。从本质上看,挑战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二是青年的政治意识表达方式发生了新变化;三是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青年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
  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应对新挑战,全团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找准工作定位,为党做好青年群众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团结带领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实际工作中,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特别注重遵循以下原则:
  必须切实履行好团的四项职能。团的四项职能是既有逻辑前提、又紧密联系的体系,组织青年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前提,与服务青年、维护
趣的满足,靠对青年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靠团干部的人格魅力和对青年的感情。
  必须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团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工作是共青团履行根本职责的主要载体,是实现团的各项功能的基本途径,是团的全部活力的根本标志,决定着共青团最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要下最大决心支持和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增强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努力从根本上实现团的组织功能、增强团的组织活力。
  必须把团的工作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团的工作中形成的好做法,持久抓好团的工作品牌,不断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了解和认同,把工作成效转化为组织建设成果,努力使团的有影响力的工作与团的建设紧密结合、共同推进。
  基于以上原则,今后五年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团十六大的总体部署,在组织青年方面,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为突破口,着力增强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团结带领广大青年为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在引导青年方面,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有效教育引导方式,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在服务青年方面,把促进青年就业创业作为重中之重;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方面,积极探索维护青少年普遍性利益诉求的方式和渠道。
  一、组织青年
  以强化组织动员青年的能力为关键,切实把组织化动员方式与社会化动员方式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广泛有效地团结凝聚青年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1.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
  ——不断探索和推进基层团建创新。坚持党建带团建,借助党建成果,促进“两新”组织团建紧跟党建步伐;善于借助党政工作在基层形成的新格局和新成果;积极推动基层团建与党建在工作空间和工作内容上紧密结合。以走进青年为根本,根据青年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新方式,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和商业模式的新变化,灵活设置团组织,积极探索联合建团、区域建团、依托建团、流动建团等各种有效的团建模式,努力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探索和创新乡镇、企业、街道等团的委员会建设方式,充分发挥青年能人、企业技术和管理骨干、基层优秀团干部、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学校团的组织建设,力争全面覆盖各类学校。探索依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组织建设和运行联络的新方式,使有条件的团组织实现组织管理和运行方式网络化,影响和覆盖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