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WonderA 2021/4/2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措施
摘要:
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工作一直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和持续关注,也是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和原因,结合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方面内容(主观层面的积极情绪、个体层面的积极品质、集体层面的积极社会环境),探讨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体系的模块内容、方式方法和途径载体,进而构建有效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体系。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
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因为经济原因承受着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普遍在就业上处于劣势。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实现顺利就业,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乎国家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文章试图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研究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体系。积极心理学提倡调动积极情绪,让人感受到成功和快乐,促进健康成长。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虽然有些不足,但还有可以挖掘的潜能和提升的空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以积极心理学视角,分析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压力现状和原因,用“积极”来观照就业教育的全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压力来源
在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尤为严峻,就业难度更大、更突出、更多元化。心理和经济压力导致经济困难学生毕业求职时自卑感加剧,主观能动性缺乏,竞争能力差。就业困难也对他们的行为取向和价值观念带来冲击,引发冷漠、悲观、抑郁、焦虑等情绪。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一)就业成本提高,心理压力困扰
因为就业成本提高和自身家庭经济限制,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单一,就业中常处于弱势。同时,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他们普遍存在缺乏自信、情绪敏感、自我封闭等个性特征和就业焦虑,他们畏惧竞争,害怕失败,想就业与害怕就业并存,缺乏承担责任的勇气和魄力。[1]
(二)就业期望较高,理性就业心态欠缺
部分经济困难学生因成长环境贫困,对就业的工作环境、薪酬条件、福利待遇等期望过高,其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又不匹配。有些经济困难学生对去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倾向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就职,也缩小了他们的择业范围,造成就业困难。
(三)生涯与职业意识缺乏,就业质量不高
经济困难学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争取奖助学金或勤工俭学上,过分重视分数和兼职赚钱,生涯意识较为模糊。毕业求职时,面临着较大的生活压力,更倾向于从事稳定的工作,缺少创业***,缺乏明确的就业目标和要求,很少能够考虑就业前景的规划及发展,甚至频繁调动工作,不利于有效就业。[2]
二、积极心理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优化就业心理素质
传统心理学往往局限于心理问题的诊断与治疗,在对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中注重解决就业心理问题,忽略积极就业心理品质的开发与培养。积极心理学重视调动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倡导优化经济困难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培养主动、乐观、坚韧的就业心态,勇敢应对就业压力。
(二)有利于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提升就业竞争力
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对就业心理压力的关键所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积极心理学注重积极人格的培养,相信人们能够自我管理、自我引导。通过挖掘内在潜能,将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格优势发挥到极致,帮助他们获得发展和成长的动力,这对于提升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
(三)有利于培养坚韧的意志,提高就业挫折承受力
积极心理学重视培养积极的意志品质,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自身积极的潜能,克服困难。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唤醒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鼓励他们做自我心理的积极调适者,有效调节和支配自我行动,生成发展动力,努力提高应对就业的耐挫力,从而实现就业梦想。
三、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压力应对体系研究
(一)激发积极情绪,提高压力应对能力
积极的体验和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积极的情绪能推动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思维和行动,激励人们突破一定的限制,产生更多的思想,并出现积极的行为或行为倾向。[3]

学校可以座谈会、就业指导课等形式,引导经济困难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寻找与职业对接的基点;通过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以QQ、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敢于实践,积极参加宣讲会和面试等,积累求职经验,提高就业能力。通过自我分析,对就业选择、工作能力、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进行理性判断、及时调整。在就业准备阶段,认真准备简历,凸显个人优势。

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是自我心理的调适者,都有强大的自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