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践体会
一、明确意义,激发写作热情 要让学生写日志,首先就得让她们明确写日志的好处。我告诉她们:郭沫若、叶圣陶、朱自清、吴伯箫等许 多著名作家全部十分重视写日志。部队作家刘真、马烽全部是在初学写作时用日志练笔的。我和同学生们一起学习部分名人谈日志的语录,还利用语文课和读报时间,给同学们读老红军肖锋的,读科学家竺可桢的观察日志,读郎平日志和雷锋日志。为了激发学生的热情,我还向她们介绍了同龄人坚持写日志的经典。经过老师的介绍和引导,同学们知道了写日志的好处:日志是学习写作的音阶练习;是锻炼自己的“道德长跑”;是磨炼自己意志的磨刀石;是练习书法的“试验园地”。
认识提升以后,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望和高涨的热情。于是,刚进初中很快的同学们全部买了新日志本,开始写下了自己初中生活的第一页。
二、严格要求,详细指导
起初,有些同学们的日志,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字迹潦草,敷衍了事;有的千篇一律,内容单调;有的无话可说,字数太少。
针对这些情况,我便作了几条要求:潦草的重写,间断的补写;内容不作硬性要求,所见所闻所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但内容不得反复;许可摘抄,但每七天不准超出一篇;成绩好的同学每篇写300字以上,成绩较差的同学合适放宽一点,每篇日志不得少于200字。待学生养成习惯后就无须作这么的要求了。
开始一段时间,有的同学把日志写成了“流水帐”。这关键是因为她们缺乏观察、缺乏思索的缘故。我便不停指导她们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启发她们思索问题。我告诉她们:自然景物绚丽多姿,社会风情五光十色,校园生活丰富多彩,日志内容当然应该是广袤无涯。观察人物言行、阅读报刊、看电视、听音乐、街头见闻、故乡改变,全部能引发我们的思索。庆贺节日、参观访问、假日郊游、多种比赛、交往谈论,也全部是写作的材料。我让学生知道:生活,是日志的源泉。只要热爱生活,留心观察,认真思索,就能够写出很多好日志。
三、认真批阅,做好统计和讲评
我要求学生每七天交一次日志,不论工作再忙,我全部要抽时间一一认真阅读,大部分日志还写上几句评语。看学生日志,不仅不是一个负担,反而成了我的一大乐事。看到好的日志,心里更是乐滋滋的。我一边看,一边统计。我不只是登记一下日志的篇数、长短情况,更重视记载质量的优劣。有的内容,我还摘抄下来,方便后来讲评。
为了激励学生,我看到写得好的日志,我就在篇首画了一个红“☆”,表示赞赏。学生看了很快乐,写作热情更高了。
学生日志中也曾一度出现过“学习――回家――学习”式的内容循环现象。如有的学生总爱写上课、考试方面的内容。我便采取下面三个措施来克服这种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