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播电台播出节目是首先把声音通过话筒转换成音频电信号,经放大后被高频信号(载波)调制,这时高频载波信号的某一参量随着音频信号作相应的变化,使我们要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在高频载波信号之内,高频信号再经放大,然后高频电流流过天线时,形成无线电波向外发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为3×108m/s,这种无线电波被收音机天线接收,然后经过放大、解调,还原为音频电信号,送入喇叭音圈中,引起纸盆相应的振动,就可以还原声音,即是声电转换传送——电声转换的过程。
中波的频率(高频载波频率)规定为525-1605kHz(千周)。
短波的频率范围为3500—18000kHz。
图3—2为调幅超外差收音机的工作原理方框图,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通过输入电路与收音机的本机振荡频率(其频率较外来高频信号高一个固定中频,我国中频标准规定为465KHZ)一起送入变频管内混合——变频,在变频级的负载回路(选频)产生一个新频率即通过差频产生的中频(实习图3-2中B处),中频只改变了载波的频率,原来的音频包络线并没有改变,中频信号可以更好地得到放大,中频信号经检波并滤除高频信号(实习图3—2中D处)。再经低放,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本机工作原理简述。电路图见实习图3-3所示C1、B1组成天线输入回路。VT1、B2、B1、C组成变频级。VT1为变频管。初级线圈与C构成变频级负载。C1、B2组成本机振荡电路,C6为振荡耦合电路,VT2、VT3组成中频放大电路,2AP9为检波电路,R9为音量电位器(带电源开关),C16为高频耦合电容。
VT4、VT5为前置低频放大级、VT6、VT7组成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器。R16、C21、C17为电源波波电路。
,其调整内容有:调整各级晶体管的工作点,调整中频频率,调整覆盖(即对刻度)统调(调整频率跟踪即灵敏度).
下面对调整内容及方法分别加以叙述:
①调整静态工作点:各晶体管的作用不同,所处的工作点不一样,各级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是通过无信号时(本机振荡停振)无外加信号时各晶体管发射极电阻上的电压的大小分别来衡量的。分级调整R1、R4、R12、R17、R18使VT1级电压为—~。VT2级R6上电压-~。VT3级R7上电压为-~,VT5级R14上电压为-~,VT6、VT7级是共集电级电流为2~6mA。
②调整中频:目的是使三个中周变压器(中频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调整为固定的中频频率465KHZ,由于所用中周是新的,一般厂家已调整到465KHZ,所以调试时,接收某一个电台,用无感起子调节中周磁芯,调整顺序是由后级往前级即先调Bz3再调Bz2至喇叭声音最响为止。
③调频率覆盖(调收音机的频率范围535—1605kHz):调整时装上一个刻度盘,使双连可变电容全部旋进和旋出指针分别在刻度盘530—1630千周的线上,旋动双连可变电容器使指针对准640千周刻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用无感起子旋动振荡线圈的磁芯收听640千周电台广播,声音适中旋动双连可变器电容使指针对准1500千周刻度附近。调整振荡回路微调电容C3接听1500千周附近电台广播,如此高端、低端反复调整几次。
④统调(调整频率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