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生态文明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态文明教育.doc

上传人:h377683120 2021/4/24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态文明教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动物得保护色》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寻找、分辨讨论中了解动物保护色得特征与作用。
2、通过对保护色得认识,激发对动物本领探索得兴趣。
重点:在情境中通过分辨、讨论了解哪些动物就是有保护色得,都有些什么作用。
难点:学生通过游戏分辨、讨论,了解动物得保护色得特征与作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激发学生对动物得兴趣与增强对动物得感知;了解学生对动物知识得认识。
2、材料准备:幻灯片《动物得保护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小鸟找食物
(观瞧,讨论)
教师提问:(一)小鸟饿了,想要出来找食物吃,它来到树林里,您们瞧瞧它找到了什么?(瓢虫)
(二)红色得瓢虫一下子就让小鸟找到了,可就是小鸟还没有吃饱,我们一起帮小鸟找找,还有什么食物可以吃呢?(蚱蜢)
(三)为什么蚱蜢一开始小鸟没有找到它呢?
小结:因为蚱蜢有保护色,绿色得保护色与周围得环境颜色比较相近,比较不容易被小鸟发现。一些动物为了隐蔽与保护自己,身体形成与周围一样得颜色,这就就是动物得保护色。
二、分辨讨论:动物保护色
教师提问:(一)您们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有保护色呢?(学生说,老师点出图片)如:
青蛙躲在荷叶上得图片,发现了什么?(青蛙与荷叶颜色相近)
2、枯叶蝶:像枯叶一样,躲在枯叶中,可以躲避敌人得侵袭……
(二)四幅图片:沙漠、森林、大海、极地,瞧瞧在各地生活得保护色动物有哪些(猎豹、狮子、鳄鱼、枯叶蝶、北极熊等)
1、探索动物们为什么身上得颜色与生长得环境有关呢?(如北极熊为什么不生活在深林呢)
(三)游戏:谁得眼睛最最亮
1、在图片中并找出藏在图片里得动物朋友。
2、小结:在大自然中有许多动物都有与环境很相近得保护色,主要起隐蔽自身躲避敌害与便于觅食得作用。
三、迁移经验:奇特得本领
教师提问:
(一)动物得保护色真有用,人类受到动物保护色得启发,发明了什么呢?(迷彩服、坦克、变色镜、夜用警服等)
小结:动物利用自己得保护色保护自己,人类根据动物得保护色运用到各个不同得领域,对人类有很大得帮助。
《认识空气》教案
设计意图:
平时,我们常常提到空气。那空气到底在哪儿呢?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让学生动手反复地实践,通过捕捉空气、手帕不会湿、吹泡泡、捏鼻子等游戏,把抽象得空气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知道空气无处不在,作用很大,人与动植物都离不开它。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得存在,发现到处 都有空气,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得兴趣。
2、初步了解空气与人们生活得关系,人与动植物都需要空 气。
3、培养学生得观察力、思维力与勇于探索得精神 。
准备:
1、教师操作用品:
(1)方形金鱼缸一个,透明水杯一个,手帕两条。
(2)大小不同得透明玻璃杯两个,蜡烛两支。
2、学生实验用品: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一个装有水得杯子, 一只吸管。
步骤:
一、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1、捕捉空气游戏。
(1)给每个学生一个塑料袋,让学生想办法让塑料袋鼓起来。 感知教室里面有空气。
刘老师想请小朋友把这个塑料袋变得大大得、胖胖得,好吗?(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就是室里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就是怎样让袋子变胖得呢?(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反复实验,让学生感知教就是室里到处就是空气。
(2)老师与学生再到室外找空气。让学生感知到处都有空气。
教室里面有空气,那走廊上有没有空气呢?(学生回答)请小朋友把袋子里得空气放掉,到走廊上找一找,瞧瞧走廊上到底有没有空气。以此类推,带学生到操场上、大型玩具里、树下找空气。
提问:刚才小朋友就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空气得?(学生回答)让学生充分感知空气得无处不在。
提问:瞧一瞧,空气瞧得见吗?摸一摸,空气摸得着吗?尝一尝,空气有味道吗?
教师小结:空气就是瞧不见、摸不着得、没有颜色没味道,它天天与我们在一起,躲在我们身边与我们做游戏。
2、教师演示小魔术——手帕为什么不会湿?进一步让学生感知空气得无处不在。
(1)教师演示手帕不会湿得实验。教师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得水中,让学生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瞧一瞧,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2)教师演示手帕会湿得实验。教师再将手帕塞入玻璃杯底,倒扣杯子,压入玻璃缸得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让空气跑出来。请学生猜一猜手帕湿了吗?取出杯子,瞧一瞧,摸一摸,手帕湿了没有?
 
(3)提问: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又湿了?让学生带着疑问再瞧教师做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直至都能瞧清前后两次实验得不同:知道第一次手帕没有湿,就是因为杯子有空气,空气挡住了水,水不能进入杯子,所以手帕没有湿。而第二次就是因为杯子得空气跑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