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doc

格式:doc   大小:2,239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4/24 文件大小:2.1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中共烟台市委 烟台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
为建立符合农村改革发展要求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现就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确权、登记、颁证为基础,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促进农村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快农村改革发展进程,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二)目标任务。从今年起,两年基本完成各项农村产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再用三年规范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使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资产在权属上更加清晰、在权能上更加完善、在管理上更加规范、在保障上更加充分,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科学配置,
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三)基本原则。。坚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长久稳定,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依法保障集体资产、农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坚决避免增加农民负担。
。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引导、业务指导、监督管理职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探索创新,提高农村资源要素的市场化运作程度。
、分步实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做到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积极稳 妥地推进各项改革。
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尽快研究出台指导全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实
(三)加快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严格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加快推进勘界、公示进度,符合条件的及时颁发林权证,5月16日前申请市级自查验收。建立完善纸质案卷和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两套档案,做到人、地、证、档案完全一致。
(四)积极推进水利改革。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水利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快理顺市区水资源统筹管理体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继续加大国有大中型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力度,认真抓好人员分流、养管分离及人员工资、运行管理经费的落实。对适合改制的小型水利工程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理顺管理权、放开经营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不断探索小型水利工程社会化和专业化相结合的多种管理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提倡和鼓励外商、企业和个体采取自办、联办和股份合作等形式投资投劳兴建水利工程。
(五)加快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依法科学确定水域滩涂养殖功能,编制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积极做好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年底前,市县两级全面完成规划编制,除有权属争议的养殖水域滩涂外,各地养殖发证登记率要达到95%以上。除临时养殖区
外,使用国家所有水域滩涂的,养殖证期限原则不少于5年;使用集体所有水域滩涂的,要与承包期限相符合或不少于3年。积极探索养殖证的物权抵押功能,盘活养殖使用权,开展渔业养殖权政策性保险试点,建立稳定的渔业养殖风险保障制度。实施支渔惠渔政策与养殖证紧密挂钩,把养殖证作为各级财政补贴、项目建设和灾害救济的基本条件之一。
(六)切实抓好农村房屋所有权、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理顺、规范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过程中所涉及的登记程序、办理时限、证书样式,加大推进力度,多措并举,将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实际工作落到实处,做到全市覆盖。结合农村二次土地调查,切实抓好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变更登记工作。
(七)切实抓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要按照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工作要求,足额配套资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用的20%用于新社区基础设施,统筹抓好供电设施、给排水设施、村内道路建设和村庄绿化等。加强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科学布局农业用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及其他区域,强化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管理,确保土地资源合理使用。探索耕地和基本农田有偿保护机制,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探索建立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跨市域使用新机制,建立适当的奖励激励机制,对积极开展增减挂钩工作、使用挂钩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