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文档名称:

生命的轨迹__深度心理分析手册_2_cropped.pdf.pdf

格式:pdf   页数:7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命的轨迹__深度心理分析手册_2_cropped.pdf.pdf

上传人:ying_zhiguo02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命的轨迹__深度心理分析手册_2_cropped.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 Page 1X射线衍射分析-前言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2前言简单的回顾?1895 年,物理学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它的几个主要部门-- 牛顿力学、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电磁学和光学, 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在应用上也取得了巨大成果。这时物理学家普遍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顶了,以后的任务无非是在细节上作些补充和修正而已,没有太多的事好做了。?然而, X射线的发现唤醒了沉睡的物理学界。因伦琴发现 X射线,引发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从而揭开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3 ?这一章,主要介绍 X射线发展史中几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伦琴 R?ntgen ?劳厄 Laue ?布拉格父子 Bragg ?莫塞莱 Moseley ?……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X射线?伦琴? Wilhelm Konrad R? ntgen ?1845 -1923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物理学家?X射线的发现者?1901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5 ? 1845 年3月27日生于德国莱茵省的雷内普( Lennep )。? 1868 年伦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程学院,成为一名机械工程师。? 1869 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1889 -1893 年任耶拿大学和乌德勒兹两大学的教授。? 1894 -1900 年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和慕尼黑物理研究所所长。他是柏林和慕尼黑科学院的通讯院士。?1923 年2月10日因癌症在慕尼黑去世,享年 78岁。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6 ?伦琴对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在 1895 年从实验中发现了 X 射线,并随后对其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为多种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他还有一项意义重大的发现,就是所谓的伦琴电流。此外,他还在弹性、液体的毛细作用、气体比热、热在晶体中的传导、压电效应以及偏振光的磁致旋转等方面也都有研究。?伦琴对科学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他无条件地把 X 射线的发现奉献给全人类,自己没有申请专利。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射线的发现过程?1895 年,伦琴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当时他正担任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和该校物理研究所所长。 1895 年11月8 日, 正当伦琴继续在实验室里从事阴极射线的实验工作,一个偶然事件吸引了他的注意。当时,房间一片漆黑,放电管用黑纸包严。他突然发现在不超过一米远的小桌上有一块亚铂***化钡做成的荧屏发出闪光。他很奇怪,就移远荧光屏继续试验。只见荧光屏的闪光,仍随放电过程的节拍断续出现。他取来各种不同的物品,包括书本、木板、铝片等等,放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发现不同的物品效果很不一样。有的挡不住, 有的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8 ?伦琴意识到这可能是某种特殊的射线,它具有特别强的穿透力,从来没有观察到过。于是立刻集中全部精力进行彻底的研究。他一连许多天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连自己的助手和家人都不告知。?他把密封在木盒中的砝码放在这一射线的照射下拍照,得到了模糊的砝码照片;他把指南针拿来拍照,得到金属边框的深迹;他把金属片拿来拍照,拍出了金属片内部不均匀的情况。他深深地沉浸在这一新奇现象的探讨中,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9 ?平时一直帮他工作的伦琴夫人感到他举止反常,以为他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甚至产生了怀疑。六个星期过去了,伦琴已经确认这是一种新的射线。才告诉自己的亲人。 1895 年12月22日,他邀请夫人来到实验室,用他夫人的手拍下了第一张人手 X 射线照片(如图)。 X射线分析系列教程厚积薄发学而知新 Page 10 ?1895 年年底,他以通信方式将这一发现公之于众。题为《一种新射线(初步通信)》。?伦琴在一开始并没弄清楚 X射线的本质。因为当时电子还未发现,阴极射线的本质还没有搞清楚。因此伦琴把这种新发现的射线取名为 X射线。?在伦琴之前,就有人在研究阴极射线的过程中发现了 X射线,但没有得出正确的认识。而伦琴经过长期磨炼,掌握了完美的实验艺术,摆脱了任何偏见,在研究中一贯严谨自觉,才抓住机遇作出别人作不出的新发现。正如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名言: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