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想象类作文?
 上一篇┆ 下一篇┆文章列表
想象作文就是以想象为主体的一种作文形式,自从中考从命题作文向话题作文转化以后,写作要求也由限制性走向开放性。好多话题,无不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立足做人,大胆创新。而要使学生的作文有“想象与创新”,就必须抓好平时针对性的训练。通过想象可以把记忆中的各种经验表象重新组合起来,构成个性鲜明的新形象,获得崭新独特的新意义,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情趣盎然,使文章意境更加深邃动人,新颖多姿。
一、写好想象作文的基本前提。
1、关注生活,培养能力。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想象的事物是不一样的,这种想象是有生活基础的。没有见过山的人,不可能描绘出山的雄伟。没有见过海的学生,不可能写出海的广阔。学生头脑里的表象积累越充实,想象的空间就越开阔。丰富学生头脑里的表象积累要靠生活实践。只有的生活阅历,在生活经历的基础是进一步展开想象,拓展思维,产生新的与之相关的物象,培养自己的想象力。这些东西不是凭空生出来的,它的产生和创造需要旧有的经验作基础,也就是说想象来源于现实生活。为此,想象作文应以现实为依据,多观察生活,积累深厚的素材,并进行丰富合理地想象,虽然所写的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但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2、积累素材,奠定基础。
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观察所得的融为一体,团成一件新鲜事罢了。”平时生活中,积累一定的素材,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会对待身边的事物能产生表达的欲望,也会更合理,更符合逻辑。相反,如果连素材都没有,那就很难展开想象了。
3、注重阅读,打开思路。
农村学生生活空间的限制,知识视野不够宽阔,外出观察社会、旅游的机会不多,只有读万卷书,来打开思路,获得丰富的具体形象,同时还可以获得大量词汇,这些形象的词汇在想象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鼓励学生借阅书籍,来了解丰富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科技知识、人文知识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情貌和作者心境展开想象,在头脑里再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和一幅幅社会风俗画或自然风景画,并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情境表述出来。
4、走出教室,拓宽视野。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到田野、集镇等观察、思考自然风光、人情世故。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到博物馆参观,到风景名胜区游览,访问模范人物等。观看电影、电视节目、网络节目,从寻找灵感。总之,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表象积累。
二、写想象作文的技法指导
不同类型的想象作文,具体的写法也有所不同,教师要给学生进行详细地分析、指导。
1、跨越时空想象法
想象,可以突破时空、重现历史、展望未来。由现在联想到未来,把假设的内容写成真实的情节。对于已经发生的、不曾见过的事情,或者没有生命的东西,如一块石头、一个玩具,都可以通过想象,让今天的故事在过去的环境里表演,让“死”的东西“活”起来。运用跨越时空想象法,可以拓宽思维的空间,为创造性想象开辟广阔的天地。比如,想象自己的未来,我一般每接一届学生的第一篇作文题目都是:《我一生的计划》。
2、假设换位想象法
即换取原来事实中的人物,事件来进行想象。在写作中,假设想象也是经常用到的。《假如我是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