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基层动物防疫现状及措施
摘要:畜牧养殖产业逐渐转变养殖模式,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为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收入的同时也面临养殖风险,其中动物疫病高发是养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基层动物防疫是防范传染性疾病传播流行的关键,不仅关系整个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还关乎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该文分析动物防疫工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动物防疫;问题;措施
畜牧业的发展受内外部双重因素的影响,其中动物疫病不断发生是十分重要的方面。随着动物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动物疫病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增高趋势,很多已控制的传染性疾病又出现在畜牧养殖中,并表现出新的流行特点,新型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防控难度增大,疫情一旦传播流行,将会造成大面积的发病,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仅能降低疫病发生的风险,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且还能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流行,对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求基层动物防疫人员提高重视程度,严格做好疫情源头防控,提高基层动物养殖水平,促进畜牧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1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不仅关系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和发展,还关乎社会稳定和公共卫生安全。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畜牧兽医部门严格落实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要求,在动疫病防控、畜牧养殖安全管理、防疫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但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动物养殖规模扩大,动物养殖种类较多,动物疫病呈多发态势,对动物防疫人员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只有认真细致的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才能有效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2存在的问题
。近年动物养殖规模显著扩大,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并逐渐超越中小规模养殖模式,成为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主导产业。由于养殖数量较多,养殖规模较大,养殖比较集中,一旦防疫环节出现问题,造成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将会对该地区养殖业造成毁灭性打击。很多规模化养殖场,在建场中存在选址布局不合理,建设不规范的现象,养殖场内部并没有配置完善的动物防疫设施,加之管理不严格,卫生消毒不到位,消毒剂长时间不更换,消毒剂在短时间内失去消毒功能,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消毒作用。由于养殖区域的卫生环境较差,各个圈舍之间的隔离距离较小,易通过人传染疾病。此外,不少养殖场户在养殖规模扩大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并不能结合养殖场的环境承载能力确定最佳适度的养殖规模,一味的扩大养殖数量,使养殖数量超过养殖场的承载能力。养殖密度过大,动物群体之间相互接触,圈舍空气质量迅速恶化,刺激动物的呼吸系统,给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传播提供条件,易加大传染性疾病,尤其是重特大传染性疾病的爆发流行[1]。。部分养殖户在动物出栏后不按规定报检,发病后不及时上报等,增加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各地动物防疫法规条例细则滞后,跟不上畜牧业的高速发展。缺乏适时的实施细则,畜禽交易市场混乱,缺乏有效的监管;加重病死动物在市场中的流通,严重影响动物防疫工作的高效开展。。现阶段村级动物防疫队伍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也积极进行防疫队伍改革调整,招收一批较年轻的动物防疫人员,但部分工作人员理论知识丰富,缺乏必要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