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美金融大战米尔焦点: 2011 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1) 2011 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顶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部压力在发展,整个中国的工商业、金融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一年, 美国经受着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难熬的一年,而奥巴马这个美国第 44 任总统,这个政治界的新星,也在这一年,为美国打出了极漂亮的连招。不当家的人不知柴米贵。不仔细研究各种信息, 也就没法预计即将发生什么,以至于有些事的结果已经发生,而你却根本没注意到。作为一个经济学和国际时政的爱好者,笔者一直关注这些事态发展, 今天给朋友们分析一下,看看是否有道理。三大主线故事: 1、欧债危机 2、利比亚战争 3、中美金融战如果说 2011 年究竟什么事情最令人惊心动魄, 莫过于这三大主线故事。这一年,尤其是美国奥巴马,把布什的屁股擦得差不多了, 也终于在今年,开始了他的全球战略构思,并频频发力,远比 08年之前,中俄巧妙出招,小布什昏招连连的情势完全不同。站在中美金融战战线最前沿的中金、中国央行、4 大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中国政府, 他们很多情况下, 即使看明白了局势, 也不可能给老百姓讲明白。因为这是在金融的战争期间, 就如同打仗之前, 不可能把所有战斗部署都通知自己老百姓, 否则, 也就打不赢敌人了。首先,要说一下中国的情况。国家保证大部分老百姓能活命,是上层的底线。因为中国人口多,素质低。所以,国家最害怕的,是失业问题!中国一切怪现象, 大都与此问题直接相关。比如,为什么中国必须要保证每年 8% 的增长速度?比如 08 年中国为什么要买美国国债? 因为中国每年毕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增长数量,就是 8%。为了保证新增的 8% 的就业人口都能就业,所以,中国经济必须实现每年至少 8% 的增长。当然涨的更快是好事,可是,在经济发展中有些东西限制住了速度,所以中国只能以每年 8-9% 的速度增长。是什么能限制住了中国的发展速度呢?就是能源供应! 举个例子: 一个企业主想扩大生产, 兴建一座工厂, 这没问题。可是新建工厂多了, 就有电的需求增加的问题了。每年发电厂的新增装机容量是有限的。同样道理, 新建的煤矿、石油管道、炼油厂的速度是有限的。所以, 经济发展的时候, 一个短板速度慢, 会引起全局速度跟着受限。中国, 目前仍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的国家, 什么意思呢, 就是中国大部分的财富来源, 依赖于向老外卖东西来实现。中国经济的最大部分,就是向欧美等国家出口的产业,相关的有产品制造、包装制造、货代、国贸、海关、仓储、运输、原材料生产、种植、冶炼等行业, 其所提供的就业人口, 占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很大。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要借给欧美发达国家钱的根本原因。如果不借, 那么美国人就会节衣缩食, 到时候, 倒霉的是中国搞出口外贸的各个企业, 他们一旦利润减少,就会裁员。失业率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家变得不安全! 所以手心手背都是肉,国家就会去买欧美国债。不管你承认与否, 中国人口的素质偏低, 高端人才少, 能干高级技术活的人很少。国家又要想办法给没多高学历的人安排就业, 而这些人又确实造成了劳动力的过剩, 就形成了一个两难局面。很多新技术, 根本不愿意推广。因为一旦使用新技术, 很多人就没事干了。同理,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大品牌很少,山寨小企业那么多。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诺基亚的软硬件开发团队,至多不超过百人,而每年从电信微电子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下数万。很多毕业生完全有能力进行手机研发, 但大公司并不给他们这样的机会。为了不浪费自己的本事, 山寨小作坊出现了。对于私营小作坊而言, 即使他们有研发能力, 他们也没有资金来进行产品创新。因此, 山寨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欧美可以容许大厂出现,是因为他们每年相关专业毕业生就很少,毕业了就有企业要。所以, 又不愿意严打山寨、小作坊。物价是悬在国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旦物价疯涨,老百姓势必生活受影响, 那么最底层没多少财富的老百姓就会彻底失去财产, 成为无产阶级。而物价趋于稳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当实物资产的增长速度= 货币增发速度的时候,才是物价稳定的。所以, 币值稳定只能建立在动态平衡中。而怎样才能保持货币稳定呢?就要在经济中, 根据经济纯增长量, 来确定增发货币的数量。比如说, 我去理发, 这就不算是经济纯增长量, 因为我只是把货币从我的手上转移给理发师手上, 整个国家的货币总量是不变的。那么怎样就会不一样了呢。就只有两种情况, 一个是贷款, 一个是出口。贷款实际上是从未来把钱拿过来。因此是凭空变出来的钱。而出口, 则是从外国人手里把钱赚来, 这样财富从外国转移到中国。因此, 货币增发量= 贷款总额+ 从国外进来的钱* 汇率。中国有严格的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