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夜书所见.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夜书所见.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夜书所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书所见》译文及注释: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注释①见: 古同“现”, 出现, 显露。②萧萧: 风声。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挑:挑弄、引动。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相关赏析《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在这里应读“ xi àn”而不读“ ji àn”。全诗的理解应为:( 题目) 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 诗句)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 送来阵阵寒意, 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 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 ... 赏析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 还有儿童点着灯, 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 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 ,本姓李,后嗣于龙泉( 今属浙江丽水) 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注]①篱落:篱笆。⑴诗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句用语巧妙, 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4 分) 答:写“送”字静中显动, 引出“寒声”, 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动”字揭出“客情”, 自然贴切地写出江上的阵阵秋风引发的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送”“动”二字化无声为有声, 变无情为有情, 让客观景物染上了主观色彩(融情于景),(1 分) 突出了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1 分) ⑵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4 分) 答: 衬托或对比。(1分) 茫茫夜色中, 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2 分) 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1 分) 《夜书所见》作者: 叶绍翁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注释①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