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宁夏石嘴山市第八中学吴晓红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 2、学科: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3、课时:一课时 4、课题:第四单元第 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5、课前准备: ( 1)学生准备:学生课前搜集两岸关系发展变化的史实材料,培养学生搜集历史材料的能力。( 2 )教师准备: 教师课前认真阅读教材及课标对本课的要求,依据学情、教材和课标要求,进行了灵活有效的教学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情感的熏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借助百度网搜集了大量与本课相关的文字、图片、音乐、视频材料,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然后制作了 ppt 演示文稿,直观形象的表达了课堂教学的主题,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史实深刻的了解。二、教材分析《海峡两岸的交往》是人教版下册第四单元第 13课教学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课前说明,教学一课时。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主要讲述“民族团结”、“香港与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三个内容。本课主要从台湾和大陆的交流方式为主线,介绍了 50 年来台湾和大陆关系的变化,旨在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以分割的一个部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潮流所在,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 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关系我国实现多民族国家统一的重大现实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肩负起自觉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反对分裂行为的历史责任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在本课的设计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根据新课标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用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积极与他人合作,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情,依据“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在教师组织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情景体验、问题探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交往概况。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搜集历史信息的能力。..页眉.. 页脚.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归纳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的对台方针政策,结合相关资料, 介绍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到统一是实力发展的必然趋势。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爱国爱党的思想,认识到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的使命感。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2、祖国大陆与台湾日益密切交往的史实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具备了一定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而本课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通过课前收集大量关于台湾问题的资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同时,他们的知识还不能深入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