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重组就是一场阴谋(2).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组就是一场阴谋(2).doc

上传人:sxlw2017 2021/4/27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组就是一场阴谋(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隐性前提下的阴阳手ﻫ
正因为重组首先是建立在解决企业这些历史遗留包袱的前提之上的,中国式重组的行为便具有了很多不为言道的秘密,也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或阴或阳的操作手段。ﻫﻫ  这里面有很多利益的一致面和矛盾面。
比如,对于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的公司,银行对有些债务其实已经做了坏账计提准备,但是一旦传出企业重组的消息,银行对债权债务便咬定青山不放松了;因为企业重组成功就有可能收回来一部分,但回收多少是不确定的,这里面就存在弹性;另外,经办人的权利,经办人跟重组方、被重组方之间的默契,甚至重组方的结构,大股东、二股东、各股东之间的关系,都有可能产生隐性机会,这些都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默契。
ﻫ  当然了,愿意借壳的企业也不是傻子,这里面也存在很多猫腻。前面说了,我们的市场环境是政企不分的,推动经济解决企业历史包袱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因此在支持重组的行为中又不免有灰色交易,或是给予额外的政策支持,  正是因为有这些灰色的因素,重组的路径设计必然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客观上是损害投资者利益的。我们来看看ST科健的重组,按照披露出来的重组游戏规则,路径如下:
  (1)ST科健现有总股本1.5亿股。ﻫ
  (2)ST科健向新东家(即重组方)定向增发5亿股,新东家将自家旗下的5个房地产公司(自我估价为24.8亿元)置入ST科健;ﻫ
 (3)作为接受重组的前提,新东家必须将所获5亿股股票中的1。1亿股无偿地赠与21家债权机构,,即“债转股”;
(4)重组完成后,。5亿股,新东家持有3。9亿股,占总股本的60%;,加上原持有的6460万股,21家债权机构共计持有1。75亿股,占总股本的26.9%。ﻫ
  按上述加减法计算,若重组后的ST科健复牌股价上涨到17元以上时,21家债权人的31。,新东家不需要任何真金白银,只需主观“估算”一下自己旗下的5个房地产公司,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ST科健收入囊中。
ﻫ  试问:既然重组操纵方与新东家都成了大赢家,那么,在上述游戏中,究竟谁是输家?谁是最后的买单者?答案是“市场”!但这样的答案太抽象了!应该说是:股民(因为只有股民才是最终的接棒人)! ﻫﻫ  另一方面,重组后的ST科健,凭什么来支持股价坚挺在17元以上?新东家愿意背负如此大的包袱是否有隐性的利益交换?我给你解决了历史包袱,你如果不让我堤内损失堤外补找回来,谁会愿意当这个冤大头?于是又形成了一个新的利益怪圈,不排除有朝一日它也是一个被重组的对象。ﻫﻫ 所以企业一重组,大家都来认购股权,而不是根据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但是新的问题是,重组后的企业真的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吗?未必做得到,有人说垃圾股重组后仍然是垃圾,这句话一点不为过。ﻫﻫ  结论是,中国式重组必然是在表面公正公平的市场背景下的阴谋。从大的方面来讲,是我们国家的这样一个机制在鼓励这种奇怪的重组不断地进行。ﻫ

重组是跟时间赛跑的游戏ﻫ
 重组要达成各方阴谋的一致性很难,而时间上也很紧张,因此重组往往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为重组是需要耗费时间的,而按照《证券法》规定,到期不能完成便要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