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读柴静看见有感-读柴静看见有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读柴静看见有感-读柴静看见有感.docx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4/28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读柴静看见有感-读柴静看见有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柴静看见有感:读柴静看见有感

  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门卫师傅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到哪儿去?”胡适在1930年曾问过:青年好友们,请仔细想想,你进学校是为何?你进一个政党是为何?政府是为何而存在?人和人之间有怎样的联络?在校园和社会的对接中,我收获了人生第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活着是为了什么?
  偶然间阅读到,书名引发了我强烈的好奇心。“看见”,谁在看见?怎样才能看见?看见了什么?又将感悟到什么?这本书中包括多个群体,非典患者、服毒***的留守儿童、***者、有意***犯、努力争取个人权利的律师、拆迁上访户、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抗战老兵……这本由原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撰写的采访笔记,不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只选择生活本身,只关注人性本质。
  去年夏天,我参加了文明城市创立,碰到了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她是个环卫工人。这个女***肤粗糙黝黑,双手在炎热的夏季竟还皴裂不堪,这其中的艰辛酸楚自无须说。当日气温近四十,地表的一切全部在接收着炙烤,她往返地在马路边寻求垃圾、清扫垃圾,我问她:“你不热吗?这么往返扫垃圾你不嫌烦吗?”她害羞地笑了笑说:“不累不烦那是假的,但我一看到马路上、店门口有垃圾我就想扫掉,姑娘你想想,你家里要是有了垃圾你不想扫掉吗?那样看着也舒适,你说是不是?”她边说边弯腰把地上的烟头捡起丢进垃圾箱。里有位主人公,一位和留守儿童为伴的乡村外籍老师,叫卢安克,她说过:文明,就是停下来想一想自己在做什么。想想我们呐喊的口号“润州是我家”在她这平凡的举动前显得如此苍白空洞无力。我去周围的超市买了瓶矿泉水给她,她说什么也不愿要。最终我骗她说这水是给志愿者发的无偿水,她才勉强接下。在这座城市,像她这么的劳动者还有很多很多,劳动者一直有一个质朴感人的漂亮。假如说居民的气质和品性代表着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格局,那么这位心存“大家”,不计名利付出的环卫工人,恰恰是这座城市最朴实的缩影。
  “没有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是柴静在采访了抗战老兵以后的感慨,这句话也促进我在工作中探索了解人的多种遭遇。在结束很快的实践活动中,我曾数次走访部分人,这群人中,有从苏北流落苏南的带着两个儿子的寡妇,有劳改释放在家以手工活维持生计的中年男人,也有一直致力于为基层服务的老党员等社会各个阶层。听她们讲经历,讲苦楚,不过极少听到她们讲诉求,她们一直在靠自己的双手双脚在生活的洪流里探索向前。走访过程中,我的领导跟我说,在看似繁荣的当代城市,有这么一个群体,她们是处于社会底层的游荡者,她们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发明者,在经历了生活那么多残忍、那么多折磨、那么多奚落后,依然顽强乐观地生活着,用最简单的方法,用即使在艰辛万变的遭遇中也从不改变的淳朴和善良。她们是这个社会的榔头、扁担,她们太需要尊重了!生命,能够被祝福、能够被厌恶、能够被嫉妒甚至能够被唾弃,不过唯独不能不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