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初中数学 分式 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数学 分式 教案.doc

上传人:琥珀 2021/4/28 文件大小: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数学 分式 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会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难点是用交换键输入数字.关键是掌握计算器功能键的用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这一小节的教学需要注意:
1.目前在国内市场上,能见到的科学计算器的型号很多,这些计算器的功能基本相同,在面板的设计与使用方法上大同小异,因此如学生已有了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不宜要求学生再买学校决定集体选用的某种型号的科学计算器(例如教科书上介绍的CZ1206型科学计算器).教学时宜突出这类计算器的共性,并注意对拥有不同型号计算器的学生的个别教学.
2.对计算器的介绍应随着知识的
学习
逐步进行.
在本章里,只要求学生会用它进行五种代数计算,而其他计算可暂不涉及.关于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由于涉及的知识过多,编排上与教材上的知识
学习
顺序不同,不易读懂,可让学生暂时不读.
3.教科书上的前5个例题,主要涉及数的四则运算,在安排上由简到繁.例1是两位数的加法,说明如何输入一个数据:例2是三位数的减法,出现了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情况;例3是带有小数的乘法运算,说明如何输入一个小数;例4是小数除法运算,涉及负数参与运算的情况;例5是加乘混合运算,说明计算错也能先乘除后加减.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器的性能,并会操作和使用;
2.会用计算器求数的平方根;
重点: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的计算;
难点:
乘方和开方运算;
教学过程

1.计算器的使用介绍(科学计算器)
2.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
例1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1)(-)+(-)(2)×(-)

(1)
∴(-)+(-)=-
(2)
∴×(-)=-
说明
输入数据时,按键顺序与写这个数据的顺序完全相同,但输入负数时,符号转换键要放在数据之后键入.
例2
用计算器计算()

(1)
∴(-)
5
≈-
(2)?按键/显示
说明
不同的计算器,显示器所能显示的数的数位不尽相同,一般地最多能显示10个位数,如果题目没有给出特别要求,计算结果就保留4个有效数字.
例3
用计算器求值
(1)(-6)
2
(2)-6
2

随堂练习
用计算器求值
1.×3+  2.(-)×(-)
答案
1...;4.-.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
学习
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即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
5.通过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知识来分解因式,渗透知识间是普遍联系的
数学
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
教学重点
:用公式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