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技术资源支持的小学古诗教学活动设计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邃,充分显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古诗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古诗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与作品的距离,融入诗歌的美妙意境,身临其境地品味诗词韵味儿,促进学生对古诗的学习理解。下面以《望庐山瀑布》一诗为例,谈谈多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一、再现情境
[案例一]《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幅天然山水画面:“香炉峰冉冉升起团团白烟,,远远望去好像万缕紫色的云霞。气势磅礴的瀑布,像飞一样从山上直泻而下。”画面生动地再现了古诗中“生紫烟”、“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等精炼语言中所蕴含的情境,活色生香雅致灵动的画面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兴奋点。在一声声惊叹中学生的思维跟着画面飞向了庐山高处,畅游在壮观的美景之中。学生进入情境后,老师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形象思维迅速展开,各种形象纷至沓来,学生把刚才看到的、以前电视里看到的、合情合理想象到的,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古诗语言精炼,内容含义深奥,文字所表达的内容是隐性的,、录像、音乐、动画等,将深奥的含义具体化、形象化,以显见隐,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得以顺利地进入古诗意境,理解诗句内涵。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总是让学生读读诗句,想想诗句的意思,以为诗的意思理解了,也就能够品读出感情来了。其实不然,学生有时就是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却还是游荡在诗词的外面,进不去。结果学了诗,只会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情出不来,感受经典的语言魅力自然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进入了诗的“境”,就等于与圣贤晤面,开始进行“对话”,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将学生带入了优美的诗境。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形象的实物联系起来,诗词中的文字就活了,学生眼前不仅会浮现出诗中的景物画面,而且还会浮现出诗人的音容笑貌,进而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以至与诗人心灵相通相融。于是,“我”诵读,便是“我”自己情感的倾诉,“我”自己心灵的歌唱。
二、品味意韵
[案例二] 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在教学时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草木葱茏,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嶂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
“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