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中国之风诗词走向.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之风诗词走向.doc

上传人:zgs35866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之风诗词走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之风诗词走向中国风飞向世界的中华艺术之翼系列谈(之四) 学****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诗:中国风从哪里吹来旧诗、新诗及其他新诗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旧体诗不够用。胡适把诗体革命作为文学革命的最后一役。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 诗是新文化运动必须攻占的最后一个堡垒。有变革的信念支持, 就不怕丑; 既然要与传统决裂,就顾不得简陋和俚俗。记者: 五四时期中国诗歌和《诗经》《古诗十九首》及唐诗宋词确立的古典诗歌传统有一次自觉的断裂,更多是源于非诗的原因,古典诗歌至明清似乎也很难再有新变, 那么假如没有五四, 中国诗歌会怎样发展? 唐晓渡: 新诗的出现并不是因为旧体诗不够用。自《诗经》以降, 旧体诗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出了足够多的形式,三、四、五、七言, 古风,律、绝等等。除了诗, 还有词、曲, 那么多的词牌、曲牌, 不同的词牌、曲牌适应不同内容的表达, 容纳不同的经验想象。诗和词、诗和戏曲之间的界限很模糊, 中国的戏剧几乎都是诗剧。这些丰富的形式用于个体表达弹性很大,是完全够用的。西方出现无韵体自由诗, 也不是因为古典诗体——比如英雄双行体、十四行诗等——不够用。西方不存在中国五四时期文化上的断裂, 但也自然出现了现代诗歌体式。自然中有必然。这必然, 可以一般地概括为对现代性的追求使然。日本传统上有和歌、短歌、俳句、汉诗, 不如中国古典诗歌体式丰富,应对现代变革的方式也和中国不太一样。他们把自由诗称为“现代诗”, 最初叫“新体诗”, 简称“新诗”。中国的“新诗”概念应该是从这儿来的。伊朗、阿拉伯世界的情况也差不多, 也把现代诗称为“新诗”。日本旧体诗的变革时期比中国长得多, 新体诗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过渡诗体, 与和歌、俳句、汉诗并行。中国新诗的出现不仅源于诗歌内部的动因, 更是和整个五四时期的全盘反传统、全盘西化思潮联系在一起; 而日本并没有这样的文学革命, 是以一种改良的方式发展的, 新旧诗体并存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今天。日本大多数诗人,特别是 50 岁以上的诗人,既写现代诗也写俳句、和歌。在日本民间, 与古典诗歌联系的某些仪式一直存在, 比如连诗、九曲流觞等等,这种传统的文脉一直没有断过。中国虽然还有很多人写旧体诗, 但一些必要的载体,作为生活方式的民间****俗都消失了。新诗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化界、知识界应对社会文化危机的策略之一。胡适把诗体革命作为文学革命的最后一役。因为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 几乎就是诗歌史。当然也有散文、话本、小说, 但其巅峰之作都可以当诗来读。《红楼梦》本质上就是一首大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 诗是新文化运动必须攻占的最后一个堡垒。但胡适作为白话诗的倡导者,后来并没有对新诗投以太多关注,对他来说,新诗只是整个文学革命、语言转型的一部分,拓开局面,确立本体,似乎也就可以了。当然其中还隐藏着一代人历史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矛盾, 此处不论。无论如何, 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发展到近代而陷入困顿, 自身变革并向现代转型是不可避免的; 新诗革命既体现、也适应了这一内在要求。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断裂式的激进局面, 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复杂的历史原因, 毕竟如时人所言, 这是一场“三千年未尝有之大变局”啊。记者: 诗歌语言的自由化、散体化是随着表达的现实经验不断丰富而发生的吗? 唐晓渡:是的。事实上,在 1917 年胡适发表《尝试集》之前, 早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