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房县上龛中学:宋士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
(2)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进一步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及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慨括的能力;
(2)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倡导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
四、教学设计示例
1.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
2.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的探究及其应用。
3.课时安排:1课时
4.教具:木板、棉线、滑轮、钩码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演示视屏:小明同学听到头顶有一阵轰鸣声,抬头一看,原来是一架商业用直升机拉着巨幅广告静止在空中,请同学们思考:丢出去的铅球、踢到空中的足球会落到地面,为什么这架直升机却能停在空中不动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直升机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二)合作交流、探究
1.平衡状态
[演示实验]用刻度尺将铅笔竖直立在手指上的实验,让学生思考铅笔为什么不倒,激起学生兴趣。
[点拨]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这时铅笔处于平衡状态。
[小结归纳]二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称做二力平衡。
教师提示:“平衡”概念应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两方面。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两个力平衡,它的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怎样?
[提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决定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可以试着从这三个要素来考虑。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如下图。
(1)步骤1:在线端上挂上钩码,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看一看,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处于平衡状态?在什么情况下卡片不能平衡?(如上图)
(2)步骤2: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小卡片受到两个拉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能保持平衡吗?
(3)卡片处于平衡状态,用剪刀将卡片一剪两半,钩码和半张卡片会向两侧掉下,说明两个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教师提出问题: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归纳]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八字口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巩 固] 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和重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这和前面讲过的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