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凤凰涅盘.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凤凰涅盘.doc

上传人:wc69885 2016/6/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凤凰涅盘.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凤凰涅盘(二)《凤凰涅盘》的艺术特征《凤凰涅盘》是新诗史上第一首杰出的浪漫主义抒情长诗。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1. 浪漫主义特征(1 )神话传说的运用作者既在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代表着纯洁、高尚、美丽的凤凰形象中找到了恰当的喻体, 又吸收了阿拉伯古老神话传说中“菲尼克司”满 500 岁自焚更生这一喻体的框架。两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的形象,经过诗人的再创造, 构成了一个统一的美好象征, 启迪他创造新的艺术世界。(2 )丰富的想象与夸张的形象和语言,大大增强了此诗的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与夸张摆脱了对生活原型的依赖,似乎呈现了一种不合理性,但更强烈地显示了生活的本质, 融入诗人感彩的真实性, 是一种更为合理的艺术抒情方式的创造。如作品中对于宇宙的夸张的描绘:“茫茫的宇宙, 冷酷如铁; 茫茫的宇宙, 黑暗如漆; 茫茫的宇宙, 腥秽如血”, 表达了诗人对黑暗中国的愤怒和诅咒的感情。(3 )多元化地吸取中外艺术养分并进行融汇创造,形成了一种壮美雄丽的浪漫艺术风格。《凤凰涅檠》以其雄放的姿态独步五四诗坛, 以其浑厚高昂的歌声震动中外,不仅内容上完全崭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而且适应内容需要, 创造了一种现代化的自由诗体, 创造了一种壮美雄丽的艺术风格。在作品中, 有歌德诗剧中的庄严, 有瓦格纳音乐中的华丽, 惠特曼抒情诗中的雄放, 海涅歌声中的柔婉, 庄子散文中的汪洋恣肆, 屈原骚体中的流动和对比。在这广泛的吸收中,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诗人继承了屈原《离骚》、《九歌》所代表的悲婉豪放的美学传统, 为新诗的风格开拓了一条悲壮豪放的美学之路。郭沫若对于我国古典诗歌的造诣是很深的,尤其喜爱屈原、李白、苏轼等人的浪漫主义诗词。我们从“凤歌”中,就明显地看到郭沫若受到屈原《天问》的启发。他当时在日本留学, 也受到欧美著名诗人的影响,“凤歌”和“凰歌”特别明显地表现了惠特曼式的火山爆发般的***。但是, 他并不拘泥因循我国古代和外国某一个诗人的艺术风格, 而是兼采众长, 自铸新词。统观全诗, 我们不难发现, 他不因***汹涌彭湃而像惠特曼《草叶集》那样过于狂放散漫;相反它却显得十分典雅谨严:结构浑然天成,布局恰到好处, 音韵铿锵流畅, 节奏有张有弛, 甚至连每个段落都写得十分整齐,很容易使人想到我国古代五、七言诗和民歌,想到歌德、海涅的某些诗作。郭沫若自己曾说过:“海涅的诗丽而不雄。惠特曼的诗雄而不丽。两者我都喜欢。两者都还不令我满意。”(《三叶集》) 又说,雄丽的巨制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罕见。《凤凰涅架》这种具备壮美雄丽艺术风格的自由体新诗, 是郭沫若在中国五四以后的新诗史上的全新创造。宗白华先生当时在致郭沫若的信中称赞:“你的凤歌真雄丽, 你的诗是以哲理做骨子, 所以诗味甚浓。不像现在有许多新诗一读过便索然无味了。所以白话诗尤其重在思想意境及真实的情绪。”( 《三叶集》) 2. 《凤凰涅檠》壮美雄丽艺术风格的形成,是与诗的语言分不开的。“凤歌”、“凰歌”中, 诗人选择了“铁、漆、血”这些闭口音的词和“悲哀、烦恼、寂寥、衰败”这些词义相近的词, 揭示了“凤凰”的内心世界,抒发了诅咒旧中国的黑暗现实和与之告别的强烈情感, 唱出了更生前的“凤凰”悲壮沉痛的情绪。当我们读到更生后的“凤凰”的歌唱的时候,诗中出现的是“欢唱”、“翱翔”,是“新鲜、净朗、华美、芬芳”。这些开口音和词义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