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人体皮肤生物学基础理论皮肤覆于人体全身表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是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重要边界器官。在人体生命过程中, 发挥着重要的屏障作用及生理和免疫功能。因此, 体外和体内环境中的变化都可能通过皮肤反映出来。皮肤的特点正常健康的皮肤应是微酸、微湿、柔软、细腻、结实富有光泽弹性,并有抵抗外界物理、化学、紫外线、大气污染的能力,它具有三个特点﹕ 1、从重量与面积的角度来看,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和外界接触最为广泛。 2、皮肤是活的细胞组织。 3、皮肤具有自动修复功能。皮肤的结构(一) 皮肤的总体构造 1 、皮肤重量及厚度,皮肤的总重量约占体重 5%~15% ,是人体中除了骨骼、血液外,重量最重的组织。皮肤总面积约 ~2 平方米, 厚度约 ~4 毫米( 不包括皮下脂肪层), 表皮厚度悬殊较大,为 - , 手掌、足跖可达 - ,而肘窝处厚度为 。眼睑的表皮厚度则小于 。一般真皮的厚度为 - 不等,背部的真皮厚度为表皮的 30-40 倍。皮肤的整个厚度,有个显著的个体差异,我均厚度为 1015mm ,薄,约 。同一肢体, 内侧偏薄, 外侧较厚, 如大腿外侧约 , 内侧面为 。另外,同一部位的皮肤厚度,也随着年龄、性别、职业、工种的不同而有差别。成人皮肤厚度为新生儿的 倍,但至 5 岁时,儿童皮肤厚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另外女性皮肤比男性薄,老年人皮肤较年轻人薄。皮肤表面积——成人 ~ m 2 ,平均 m 2 ;新生儿平均为 总结“人体皮肤厚薄度可区划为”﹕?眼睑、外阴及乳房等部位的皮肤最薄,仅为 — 毫米。?枕后、项、臀、掌、跖等部位皮肤最厚,为 2—5 毫米。?表皮厚度约 — 毫米,掌跖可达 — 毫米,肘窝处 毫米,眼睑及颜面表皮厚度则小于或等于 毫米。?真皮的厚度为 — 毫米,其中背部两肩胛间最厚,约为 6 毫米。眼睑和鼓膜处最薄,约 毫米。?皮肤的重量——皮肤表皮和真皮总重量约占体重的 5%~8% , 若包括皮下组织重量可达到体重的 16% 。?皮肤的厚度——皮肤的一般厚度为 ~ 毫米( 不包括皮下组织), 平均为 — 毫米。新生儿平均约为 1 毫米 2、附件包括﹕汗腺、大汗腺、皮脂腺、毛发和指(趾)甲。这些附件, 除指(趾) 甲位于真皮之上成为特化了的表皮外, 其余四种的生发部分( 即产生分泌物或毛发的结构) 都位于真皮内, 而只有引流分泌物的导管或毛发向外生长的通道位于表皮内。 3 、皮肤表面形态皮肤表面呈鳞片状。由于皮肤组织中纤维束排列方向不同, 并受其牵引力影响, 在皮肤表面形成无数细小的皮沟,深浅不一,皮沟将皮肤表面分成许多三角形、菱形或多角形的皮野。皮野分为皮丘(皮嵴、)皮沟两个部分,皮肤凸起的部分称皮丘,皮肤凹下去的部分称皮沟。皮沟和皮丘既可增加皮肤的表面积,又能缓解外界种种作用力对皮肤的伤害, 这些都是皮肤防卫功能的一种表现。在指(趾) 末端屈面皮嵴呈涡纹形,称为指纹。指纹是特殊的皮纹,千变万化,人各不同,在人身鉴定有独特作用。 4、肤色人体内肤色因人种、年龄、部位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其决定因素主要有两个: A. 皮肤黑色素的含量: 黑色素颗粒的多少是决定性因素。跟遗传、环境、气候等有密切的关系。黑色素是一种非常细小的棕褐色或黑褐色颗粒,是皮肤“发黑”的主要原因。黑色素的多少、分布和疏密决定皮肤的(黑度) 。黑种人的黑色素几乎密集分布于表面各层, 而黄种人与白种人则主要存在于表皮最下层即基底层内。白种人的黑色素比黄种人更少。黑色素是一种保护性色素,具有保护皮肤功能。 2 B. 皮肤为什么有不同颜色皮肤的颜色主要取决于 3 个因素: 黑色素、皮肤血管和血管里的血液及胡萝卜素,前两个因素更重要。(1﹞黑色素: 白种人和黄种人包含在皮肤基底层, 既是表皮里的黑色细胞中。皮肤血管和其中的血液使皮肤“黑里透红”或“白里透红”。血管较少、较深或血管收缩、供血减少之处皮肤会发白;反之则发红。红脸的原因之一是因为面部血管丰富, 二是由于这些血管对各种刺激, 特别是精神和心里刺激很敏感而易扩张。如果扩张的血管里血液运行不畅甚至青紫色,医学上称为“紫绀”。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皮肤较厚的部位。如掌、跖,它使皮肤呈黄色。以上 3 种因素混在一起,使正常皮肤的颜色介于黑红黄白之间。对黄种人来说,呈棕黄色、黄褐色而交叉在一起呈红白或黄黑。黑色素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上述之外的其它肤色基本上临不正常的。当然,皮肤的颜色会受许多因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