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李凭箜篌引.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凭箜篌引.doc

上传人:yjjg0025 2021/4/30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凭箜篌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赏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比较阅读《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清朝方扶南有过这样一段评价:“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我们已经领略过,今天就让我们来学****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看看这篇文章是怎样“泣鬼”的。
二、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
他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父亲李晋肃只不过是边疆上的一个小县令。李贺被诽谤讳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不久辞官归故里而卒,年仅27岁。
李贺年少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三、解题
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四、朗读(略)
五、作品阅读赏析
1、方扶南誉之为“摹写声音之至文”,那么本首诗中那些诗句是在摹写音乐?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梦入神山教神妪, 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2、这些诗句是如何摹写音乐的呢?写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⑴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在俯首谛听;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
避实就虚,借空山流云和江娥素女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⑵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以声比声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用二者衬托其声之美。
以形比声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惨淡。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清丽。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⑶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整个长安城仿佛只有箜篌的美妙旋律在回荡。
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