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宋家初级中学 — 周游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
复习提问:
原子
.
.
(-)
中子(不带电)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的比,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碳原子的质量×1/12
所求原子的质量
SI制单位为“一”,符号为“1”,一般可不写出。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1、试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计算:铝原子和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mc=×10-26kg, mF=×10-26kg ,
mNa=×10-26kg )
2、请根据课本P73表3-4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算一算氧气(O2)、水(H2O)、二氧化碳(CO2)、氯化钠(NaCl)的相对分子质量。
活动与探究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拓展练习:
请根据课本P73表3-4相对原子质量的数据,算一算氢氧化钙( Cu(OH)2 )和硫酸铵( (NH4)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离 子
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它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组合过程中,原子总是力求使自身的结构趋于或达到稳定结构。
3、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常通过得到或者失去电子的途径来达到稳定结构。
阅读课文P70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氯化钠的形成
文字表达式:
钠+氯气 氯化钠
形成过程:
+
-
钠原子
氯原子
e-
钠离子
Na+
氯离子
Cl-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离子是指带电的微粒
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带正电荷的微粒称为阳离子,
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带负电荷的微粒称为阴离子。
小结:
离子构成的物质溶于水时能形成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这是溶液导电的原因。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象氯化钠、氧化镁、氢氧化钙等都是由相应的离子构成的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
分子、原子、离子间的转化关系
物质
原子
离子
分子
结合
结合
聚集
元素
组成
结合
分解
得到或失去电子
(Ⅱ)——原子和离子 (3)(Ⅱ)——原子和离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