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1/4/30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红旗渠精神读后感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一)
2012年1月9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电视记录片《红旗 渠精神》,收看后,我被林县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 河南省林县地处太行山区,过去是一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 资源匮乏 的贫困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 是解放前林县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林县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全县人民历时 10年,硬是靠一双 手,削平了 1250个山头,架起了 157个渡梢,打通了 211个隧道, 修筑了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于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县, 使50多万亩旱地变成了良田。为此,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 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 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 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 !的确,红旗渠不仅是建国初期共和 国艰苦创业的一个历史缩影,更是改天换地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一种 时代象征。
在辉煌的壮举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故事,看着记录片上一幕 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真是令人心有余悸。头上是巨石连连,脚下是万 深深渊,面对艰难的施工处境,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早
将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难万阻,终于创造了奇迹。今天,当我看到 温柔的水脉沿着陡峭的山脉绕行时,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献身的革 命先烈们,这一渠清水好似他们的满腔热血在沸腾; 不由得想起那些 为此而奋斗的建设者们,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在流淌; 不 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紧衣缩食的老百姓,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满怀期 盼的泪水。林县人民前仆后继,众志诚诚,攻艰克难,用生命浇筑了 一条红旗渠,用精神铸造了一座不朽丰碑。
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宝库, 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 园,红旗渠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战胜恶劣环境的代表和象征。 新
时期只要干群一心,团结一致,没有实现不了的事,党员、干部、群 众要学****红旗渠精神,要将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无私奉献!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二)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 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河南省林县山多 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1960
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 人民勤劳的双手,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誓言,他们决定在太行山开 凿一条引水渠,从山西省平顺县把漳河水引入林县, 并给这条渠取名 为“红旗渠”。红旗渠的施工期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和“文革”的 迷乱时期,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 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6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20万林县民工克 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 157个渡梢,打通211个隧 道,终于修成宽8米,高6米,全长71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 靠自己的力量创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 力、人智、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 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蜿蜒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 峭壁上,如同“人工天河”纵贯林县全境。它的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