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演讲辞的写法。 
2.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观点和材料的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重点是全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本文难点是分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结构,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解决。 
本文教学疑点是某些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采用练习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予以突破。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课题简介,检查预习,讲读第一、二部分。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课题简介: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加点部分板书,下同)这篇著名的马列主义文献是马克思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写的。 
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诞生在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律师的家里。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从此,“这两位朋友的毕生工作,就成了他们的共同事业”。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这位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心脏停止了跳动。在伦敦海格特公墓,亲人们为马克思举行了葬礼。葬礼简朴、庄严,参加人数不多,但他们身后却站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安葬这位伟人的时候,与他一生并肩战斗的最亲密的战友恩格斯用英语发表了这一篇极其重要的讲话。他满怀无产阶级革命深情,论述了马克思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无产者所作出的丰功伟绩,赞颂了马克思为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精神,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沉痛悼念。 
二、让学生默读全文,要求按悼词要点,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导读设计:要求学生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抄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参考答案: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第二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