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2014高考语文江苏卷:“变”与“不变”的博弈.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4高考语文江苏卷:“变”与“不变”的博弈.docx

上传人:cjl201702 2021/5/3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4高考语文江苏卷:“变”与“不变”的博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4 高考语文江苏卷: “变”与“不变”的博弈
如皋市搬经中学 徐海峰
2014 高考语文江苏卷结结实实地给绝大部分备考教师上了一堂课:我的心思你别猜,
猜来猜去也白猜。 这份试卷充分体现了命题者与模式化备考的博弈, 或者说命题者以剧烈的
变化来矫正当前投机取巧式的备考, 可能有些矫枉过正, 但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变化背后暗示
的语文教学要求和高考备考思路。
2014 高考语文江苏卷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显性的变化太大了。 “语言文字运用”变了:
全部以选择题为考查形式; “古诗文”变了:首次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
法,以往更多的是在翻译中考查。翻译题首次变成了两小题 8 分(原来是 10 分) , 首次出现
了文字简答题。 诗歌鉴赏采用了两首诗歌的形式。 课内名句默写, 出现了之前考查过的句段,
但是需要填空的部分不同。现代文阅读文本也变了,首次选用了外国文学。
统观这份试卷,有我们以为会变其实没有变的,比如说文言实词考查, 《 2014 江苏高考
考试说明》 语文卷说明中增加了文言实词意义填空的题例, 于是省内多个大市模拟题都将实
词意义考查形式由选择题变为填空题; 比如说课内名句默写, 以为会回避已考查的句段, 结
果考查了两个;再比如,现代文阅读最后一题“探究题” ,以为不会再用 2013 年的 14 题的
出题方式,结果出题角度、问法、选句位置几乎一样。
也有我们以为不会变其实变了的。 “语言文字运用” 这一部分可谓“剧变” :简答题变为
选择题, 这完全出乎意料; 词语辨析由单一的成语变成了 “成语加词语” ; 对“对仗 (对偶) ”
修辞手法的考查竟然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对“得体” 、 “连贯” 语言表达要求的考查竟然
是以两条选择题 6 分的形式考查。
这些“变”与“不变” ,体现了一种博弈,也体现了一种“改变” 。正如命题组长骆冬青
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所明确表示的: “今年语文卷从以知识为导向过渡到以能力为导向,
以文本为最重要的考核点, 让考生能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审美的感悟力直接面对文本, 考查
学生真正的能力, 让语文考试真正回归到语文上来。 ” 其实这真不是专家故作姿态 “唱高调” 。
面对这些变化, 我们稍加冷静地分析,便会觉得太正常了,刚开始会觉得不正常, 是因为我
们把高三的备考搞得不正常了: 虽然再没有谁相信猜题、 押题, 但大家却在猜题型, 押题型。
备考、模拟命题有了很强的套路,拟定的参考答案都带有明显的“高考答案模式” 。当学生
半懂不懂地写出了我们授予的 “高考答题模式” 而混得分数时, 我们自以为把握住了高考的
命脉, 以为这就是备考。 这种备考套路无疑将语文学****变得枯燥乏味,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萎
缩。
,也就是说考查的知识
已经体现考查学生运
仔细看看这些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变的是形式,考试的“宗”
点并没有变化, 这是变化之中的不变。 近些年来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 用知识能力的宗旨, “去模式化”已是趋势,只不过不像今年这样显著而剧烈。在高三教学
中, 这样的 “矛盾” 现象也可以佐证 “去模式化” 趋势的存在。 有些高三教师狠抓高考题型,
研究出所谓的高考答题模式, 使得班级平时的模拟考试成绩还不错, 甚至是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