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企业重组的实践课程.ppt

格式:ppt   大小:216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重组的实践课程.ppt

上传人:相惜 2021/5/4 文件大小:2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重组的实践课程.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重组与资产评估 第一部分 一、几个重要定义 二、发达国家国有企业重组实践及启示 三、转型国家国有企业重组实践及启示
1
一、几个需要定义
国有经济是指国家占有资源、建立组织、运用杠杆,借以调控国民经济的系统活动,发挥制导和基础作用。
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拥有的财富。
国有资本是具有保值增值要求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与国有资本的资产化的辨证关系
关于企业的不同定义
盈利组织论
交易费用论
契约组织论
无形资产论
风险组织论
2
营利组织论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企业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以营利为目标的,具有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能力的法人组织。
企业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基础之上的生产经营组织。
营利是企业存在的基本目的
企业是具有独立财产权利的法人组织
3
契约组织论
美国著名法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年出版的《企业的性质》一书中,通过对市场和企业的比较研究,认为企业是节约交易费用的产物,是由契约所规定的组织。科斯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手段。二者的差异在于对资源配置的范围不同。市场是对企业外部配置资源的手段;而企业则是企业内部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
交易费用,是指市场交易中存在的发现相关价格、谈判及契约执行等费用。
企业的运行则必须依赖管理,在这里管理是指由生产经营活动所决定的权威与服从的对立和统一。
企业与市场的相互替代取决于市场与企业在配置资源时增加的边际成本孰高孰低。
企业制度的创新旨在寻求降低配置资源边际成本的路径 。
4
无形资产论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演进,现代企业因技术进步和市场深化,已成为消耗有形资产,形成无形资产的经济组织。这一解释关心的不是企业赖以产生的动因,而是企业赖以存续的能力。
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知识,其具有延展性、用户价值和独特性等三大特征。
企业能否获得和保持竞争优
势,取决于企业在有缺陷的和不完全的要素市场中获取并开发战略资产的能力。
现代企业的可持续取决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特性:一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稀缺性;二是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边际报酬递增性;三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自我认识性。
5
二、发达国家国有企业重组实践的启示
(一)改制的直接动因是减轻政府负担,提高企业效率
曾经作为国家调控经济重要手段的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已历史地成为削弱国家调控经济能力的因素,成为国家的负担,所以改制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日本国有铁路自1964年出现亏损后,情况一年比一年严重。70年代平均每年亏损8000亿日元。到了80年代,亏损更是急剧上升,仅在1983年和1984年,国铁亏损数额就分别达到199,833亿日元和255,900亿日元。国有企业亏损的日益增加大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在这种情况下,经国会批准,政府对国铁进行根本改革,其目的是新设有竞争力的铁道会社,以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并处理巨额长期债务。在实行股份制改造后,国铁事业面貌大为改观,一方面,由于改革后国有铁道会社项目不再列入政府预算,从而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有利于实现政府“重建财政”的目标;另一方面改革促进了竞争,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和增强活力。
6
(二)改制的基本原则是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政企分离

20世纪80年代以来,虽然各国国企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完善监督机制等方面各有侧重,但共同奉行的基本原则都是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政企分离。政府对国有企业干预过多是造成企业管理机制僵化,难以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主要原因。既然企业是由诸多生产要素构成的以盈利为目标的市场主体,那么国有企业就不能名不符实,政府必须转变职能,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间接调控为主,使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具体做法,一是国有企业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降低;二是扩大作为特殊法人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尤其是财务自主权。
美国政府,特别是州与地方政府是通过转让政府公共事业机构和公共项目,以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实施政企分开的具体内容是国家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通过中介机构行使所有者职能,实现政资分离,让渡企业的管理经营权。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是一个典型的公有资产经营机构,政府通过向董事会委派董事方式行使决策权,而不再直接委任官员去管理下属企业,一切按市场规范模式运作。
7
(三)改制的基本内容是组织形式公司化和股权结构社会化

公司制以其产权明晰、责任有限、约束有力、集资方便的特征适应了现代工业经济。以机器和机器体系为生产手段的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有众多资本所有者参与投资,以满足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需要。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