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微课与翻转课堂摘要: 微课与翻转课堂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方法, 那么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实际教学有什么样的促进和提高,以及如何设计和制作, 通过对我区参赛作品的分析和实际使用中的效果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方法,那么这两种教学方法对实际教学有什么样的促进和提高, 以及如何设计和制作, 通过对我区参赛作品的分析和实际使用中的效果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首先:“微课”是 2012 年以来国内兴起的一种网络视频短课形式,按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网络培训中心的定义就是:以 10- 20分钟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 在我区对教师培训翻转课堂时,根据教学论的系统观,我们建议“微课”的录制时间在 10 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内容短小, 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这段“微视频”需要与学习单、学生的学习活动流程等结合起来, 才是一个完整的“微课”; 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讲授活动的内容, 实质是一段视频记录的课堂教学实录, 可以作为一段学习材料, 没有形成“微课”的系统。因此, 有关“微课程”的评价标准, 需要包括教师讲授教学内容的微视频, 还要包括学习单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为什么“微课程”的视频时间要在 10 分钟以内?这是根据国外可汗课程的统计和脑科学的研究, 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 10 分钟左右。我们在各地培训教师设计微课的实践也发现,其实, 微课的时间一般在 3~5 分钟为佳, 超过 6 分钟, 人们观看视频就感觉有些冗长。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微课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情境的需求,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 PPT 、文本等格式的媒体, 不一定局限在视频格式。微课类型分五类: 解题型、讲授型、实验型、答疑型、其他类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进行对应的微课制作。近几年我国多个省市组织过微课大赛, 各类学科俱备。通过观摩各类型的视频课程后, 发现微课的优点: 其一, 符合近期的认知心理学调查结果,即通过视频自习的学习者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大约在 10 分钟左右;其二,视频时间短、储存容量小,易于网络传播。“微课”就是“传统”课程录像的浓缩或片段。那么除了便于展示交流外, 微课的价值何在?在查阅了一些相关背景资料后, 笔者渐渐对微课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它不仅仅是方便交流, 与翻转课堂结合后更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一种变革尝试。近期耳熟的“翻转课堂”则与近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开放教育运动, 以及后续一脉相承的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运动关系密切, 所以微课的内涵远不止教学交流那么简单。如何设计好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程, 这件事在我们对教师上报的微课程中发现部分一线教师在刚刚开始学习微课程制作的时候, 往往把微课设计成了小课件,没有掌握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微课程。这反映了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长期以讲授为主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思维定势。因此, 学习运用微课程的过程, 其实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掌握信息时代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 教师首先自己要学会微课程设计制作的方法。通过对网上和全国微课大赛的研究和学习, 总结出关于微课程设计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