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关于长城古迹的历史-长城古迹介绍.docx

格式:docx   大小:6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长城古迹的历史-长城古迹介绍.docx

上传人:cby201601 2021/5/6 文件大小:6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长城古迹的历史-长城古迹介绍.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长城古迹的历史
长城(Great 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今天 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些长
城古迹的历史,欢迎大家阅读。
我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 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嘉峪关,东到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 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 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
长城以现代科技来修筑都不容易,而我国竟能建筑于两千多年前 的春秋战国时代,实在难得。长城的建材系就地取材,各地颇不相同。 汉代以泥和芦苇修筑长城。长城体积也各不相同,以居庸关一带来说, ,,上部宽约5公尺。每隔70〜100 公尺有一堡寨(相当于城楼),,多数堡寨是一重的, 要害之地则置两、三重。
长城东段经过山地或丘陵地,古称「堑山理古」、「用险制塞」, 起伏蜿蜒,形式雄伟;中段、西段都在干燥区域,人烟稀少,仅色荒 凉。如果登临其间的雁门关、居庸关、古北口或山海关,遥望我国山 川的伟大形势,将令人叹服先民开疆拓土的艰难,而激起无限的壮志 雄心。
长城古迹历史意义中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所构成的地
理环境、气候特点,决定了整个中国大陆古代经济、文化大致分为东 西两大区和南北三带的天然布局。东西两大区即北起兴安岭,经燕山、 阴山、贺兰山、岷山至横断山脉一线,以东为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其 西是畜牧业(间有河谷或绿洲小块农业)经济发展地区。三带即秦岭、 淮河以南为水田农业经济发展带;秦岭、淮河以北至阴山、燕山以南 和东北平原是旱作物农业经济发展带, 阴山以北,贺兰山以西为畜牧 业经济发展带。两区三带的天然布局,构成中国大陆古代农、牧两大 经济、文化类型。长城带包含了整个旱作农业经济发展带和畜牧业经 济发展带的大部,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体系。经济上以农业经济 为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补充,两种经济相互依存,互相补充。
文化上以农耕文化为主导,农、牧两种文化相互渗透和吸收,不断汇 聚与辐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农业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发展起来,成 为整个中国农业经济、文化的腹心,并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交流汇聚 的中心。在整个畜牧业经济区,自兴安岭以西、阴山以北的内蒙古大 草原,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发展成为畜牧业经济、文化的腹心。长 城就坐落在这两个经济、文化腹心的自然交汇处,它是一定的经济发 展基础的产物。长城既将两种经济、文化隔开,又将两种经济、文化 联结在一起。
长城带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决定了中 国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关系集中表现于长城一线, 其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也沿长城一线展开。 与此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也集中于长城一线, 表现得异常突 出,无论是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军 事、政治上的斗争,都沿长城一线展开,它对于主体民族的形成与发 展,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