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理活动桐城行桐城,位于安庆市北部,东邻庐江、枞阳两县, 西连潜山县,北接舒城县, 南抵怀宁县和安庆市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分布。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 ℃,年降水量 1241 毫米。桐城又号称文化古城, 文化古城就得有古城的韵味: 原封不动的街居群落,青石板的幽深小巷,鳞次栉比的飞檐翘角的雕花木楼、青灰色小瓦绵延着茂密瓦松的屋脊。古城应该有: 天井、风火墙、弄堂、厢房、照壁、地漏、牙床、天窗、雕花椅、厅堂。古城应有文人墨客的题匾、气宇轩昂的门楼、威严壮丽的亭阁, 青山相伴的高塔, 绿水环绕的古桥、名人大户的深居。作为一座文化古城, 行走的每一步都翻动着书香, 每一尺素都是雅士点染的图画, 每一夜都有素手咿呀的楼台、榭月的吟唱……如果经过此处南来北往的仙客在这里流连忘返之余不胜留下墨宝遗迹或千古佳话, 那就更加平添了这座小城的风流雅韵。把这坐落在长江之滨、淮河之岸的典型的古民居、老街巷保存下来, 不仅是发展桐城市的战略的需要, 也是彰显桐城人文特色的一个关键亮点, 什么是桐城这座城市的魅力?仅仅是地标式的现代化小高层的矗起, 只能是现代阶段的一个奇观, 而保存下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古城容貌才是一种睿智深远的选择。当我们将这座古城最珍贵的倩影留下来,目的与意义已不言自明了。每座城市都该有自己的历史,正如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的记忆一样与生命同行, 那么, 我们就这样发自本能地护卫这座老城、并让她在未来的岁月里熠熠生辉, 焕发青春的神采吧。孔城老街是桐城的一道风景线。老街分为十甲,整条街呈“ S”形,南北走向,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一条横街, 街宽 4 米左右,另有七巷十三弄,街、巷、弄均由长条麻石铺成,总面积约 17 万平方米。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 颇具江南水乡特色。孔城老街不仅是江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条老街,其规模也是首屈一指。老街也少不了浓浓书香。其中的一个小屋里, 有十来个小孩捧着《论语》跟着先生摇头晃脑地读着。这琅琅书声使人如闹市般躁动的心陡然静了下来——在这儿, 国学并没有没落, 一册册儒家经典在书架上静静地立着,似在与人诉说……老街是著名的徽派建筑, 谈到建筑, 就不得不谈到文庙了。文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 4150 平方米,建筑面积达 1803 平方米,以御道为中轴线,前为文庙门楼, 中为大成门, 后为大成殿。以大成门为界, 前后两院落。前院依次建有棂星门、泮池、泮桥、后院设置“陛下”、月台、祭坛等附属建筑。连接前后主体建筑的是分建于东西两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和檐廊围绕的长庑, 且四周筑有“宫墙万仞”的外墙,使整个文庙浑然一体,构成堂皇宏伟、布局工整的古建筑群。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 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 又名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 3200 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 好似一组凝固的优美乐章。门楼正鎏金" 文庙" 二字, 系赵朴初先生题书。文庙也是桐城市的博物馆所在地, 馆藏文物有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许多珍贵藏品: 商爵、汉陶、宋瓷、清画等古董文物屡见不鲜, 其中有李公麟的画, 方以智的书, 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 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桐城文庙, 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古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