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从“瞌睡虫”的发现谈教学机智.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从“瞌睡虫”的发现谈教学机智.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1/5/7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从“瞌睡虫”的发现谈教学机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从“瞌睡虫”的发现谈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动态的过程。它们的复杂性导致了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而这些可能性的相互作用,又使新的可能性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的教学。笔者在执教过程中预设的许多教案,往往会被想象不到的“意外”打乱。,处理不得当,就会走进教学的死角,但反过来讲,正是同学们的这些“奇谈怪论”,才使教学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新的教学契机,如何利用这些契机,化“意外”而为资源,而为教学服务,这是需要许多教学睿智的。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是在学****了前面两课探讨了个人如何认识自己和如何与别人相处这些问题后,进一步探讨个人如何进入社会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问题。课文主要由两个目组成,笔者在本文中引述的主要是第一目教学期间发生的教学事例。这一目是“社会是个大舞台”,教材的结构比较简单明了,图文和学****资料也较为丰富。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活动、社区生活和虚拟社区的案例,介绍了人们在家庭、学校、社区的不同场景中,有不同的生活内容和意义,意在表明社会好比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要从家庭走进学校,步入社会,成为社会一员。笔者在执教前曾有过预设的详尽的教案,并力图按部就班地引导学生朝设计的方案进行教学,对此,对于在一线执教多年的笔者来说完成预定目标是充满信心的。
在我一番“承转”与温****后,顺利地进入了本节教学内容。此时,心下窃喜,看来预设的方案还是挺好的,是有针对性的。但是,五分钟后,我发现了异于往常的现象。瞧,有四五个男生时不时打哈欠。我用眼神的余光提醒着他们,但功效是暂时的。大约15分钟过去了,只觉得沉闷的课堂气氛让人窒息,我仿佛在唱催眠曲,而且效果不错,教室里爬满了瞌睡虫。该是停下来的时候了。“你们怎么了,昨晚干什么去了?”我问道。哄堂大笑,搞得我一头雾水。有学生大声报告:“昨晚他们6个熄灯铃结束后爬墙去上网了,凌晨2点回来时走到半路被巡警发现送回学校,交给生活指导老师章老师,章老师还以为自己犯了啥错误,招来警察半夜敲门而吓得不轻”,班长回答说。我忍不住笑了,这帮无法无天的家伙。(全班同学看到我笑了,更加绘声绘色模拟昨晚经过)看起来课是上不了。
教师:小A,昨晚有你的份吧?在哪上网?(他们知道我不是班主任,不会向家长“告状”,一般都会实话实说)
A学生:是,在东埭。(学校附近约1500米左右,刚开张的)
教师:你们玩什么游戏呢?传奇吗?
A学生:现在不流行传奇了,流行
教师:你们那么喜欢玩游戏,能得到什么快乐呢?
学生甲:读书太烦了,没劲,晚上出去放松一下。(他们成绩太差了,学****中很难找到乐趣)
学生乙:可以升级,很有成就感,在游戏中可以成为受人尊敬的高手。(这些学生在学****中很少有成就感)
学生丙:上网好像会上瘾,过一段时间不去会难受。(此生刚从外校转入,据说是由于迷恋上网才转学的。)
看来这些可爱的同学们对网络迷恋很深,急于完成教学目标的笔者想将学生的思维拉回到预设的教学方案中来,但同学们仍然对昨晚的事津津乐道,大有不肯罢休之意。此时,若利用教师强行中止学生的讨论,是能做到的。但我转念一想,这样的效果有多少,在激动和笑声之余,又有几颗心静下来听我讲课呢。
在踯斀的片刻,犹豫的瞬间,我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