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唐诗与云南.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诗与云南.docx

上传人:cjc201601 2021/5/8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诗与云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唐诗与云南
云南虽然地处偏远,但自古与唐诗有着不解之缘。在诗星聚集的 唐代,最被中原诗人们记住的云南其实就是天宝战争,在这之前,云 南在很多诗人脑海中要么是一个不毛之地,要么就是一块遥远而神秘 的地方,直到中唐以后,当南诏与中原重新修好,唐诗里的云南才露 出她巍峨的高原雄姿及其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的一面。 但在写云南的唐 诗中,能够全面正确反映云南风貌的篇章,几乎找不到。天宝战争给 中原诗人留下的阴影很大,很长久,加上中原对云南太缺乏了解,云 南的形象在唐诗中就不怎么光鲜了。汉族一统天下的封建思想格局, 阻挡了中原诗人们对云南的进一步了解,不少诗人甚至没有到过云 南,对云南知之甚少,他们的作品带有片面性就是不可避免的事。
最早将云南写进诗中的唐代诗人是骆宾王, 可是这位名垂后世的 初唐诗人对云南的印象也不怎么好, 在他的眼中,这块缺乏教化的土 地无非“川原绕毒雾,溪谷多淫雨”而已。他在《军中行军难》一诗 中写道:“去去指哀牢,行行入不毛,绝壁千里险,连山四望高,中 外分区宇,夷夏殊风土。”虽然也看到“三春边地风光好”,却还是慨 叹“五月泸川瘴历多”。骆宾王曾写过《姚州道破诺波杨虔露布》、《破 蒙贝佥露布》两文,唐高宗永徽五年(公元654年),西洱河蛮皆反, 唐以李义为姚州道总管,并令其率兵征讨, 行军中行军难》写的正是
这件事。诗中肯定了唐王朝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战争,但流露出鄙 视少数民族的思想。
相比而言,有漫游云南经历、曾写过《王仁求碑》的四川诗人闾 丘均笔下的云南,更接近沧洱大地实际,在《题洱海临水亭》一诗中 他写道:“回合峰隐云,联绵渚萦岛。气似沧州胜,风为青春好。”诗 人将苍山群峰回合、云隐雾现,洱海岛渚连绵、绿水萦绕的景致描写 得逼真传神,令人向往。
盛唐时期,唐诗多以天宝战争为题,但难觅客观公正之作,像高 适、储光羲等人的诗,极度美化唐王朝发动的不义战争,甚至无耻地 吹捧杨国忠等奸臣,表现了其庸俗与政治上盲目的一面。高适在《李 云南征蛮诗》中把天宝战争美化为“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把
吃了败仗沉江而死的李宓颂扬为“将星”,夸饰其莫须有的“战功”: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储光羲把 云南少数民族视为“草木”、“犬羊”,把庸俗无能的李宓等人夸耀为
“玄武”、“蛟龙”,活脱一副刽子手嘴脸。在《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 一诗中他说:“斩伐若草木,系缘如犬羊。”“玄武扫孤城,蛟龙除方 良。”露出一张蔑视群夷的大汉族主义脸孔。
天宝战争以唐军全败收场,给历史留下了血的教训,大诗人李白、 杜甫写这段历史还算客观,他们没有盲目地吹嘘唐帝录了这场战争给士兵和百姓带来的灾难,读来让人垂泪。 李白在《赠南陵常赞府》一诗中写道:“至今西二河,流血拥僵尸。” 在一首《古风》中写道:“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描写了不义战 争让无数青年战死沙场的惨状。惯以写实见长的杜甫在《兵车行》中 道出了天宝战争的无道及人民深受的灾难,这首诗从而成为千古名 篇。“车轿轿,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 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车走隆隆,马鸣萧 萧,尘土遮蔽了日光,被迫从军的青年们腰佩弓箭,正在开赴边疆作 战,他们的父母妻子拦道痛哭,哭声冲天。这一切的发生,皆因好大 喜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