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追忆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7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忆读后感.docx

上传人:rdwiirh 2021/5/8 文件大小:7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忆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忆读后感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追忆》是一部用独特视角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作品,全文用追忆贯穿。个人觉得看书最好还是先看目录,对书有了大概了解之后再细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全书大致以文学史铺陈。第一章,借《诗经》谈对礼法文明的记忆;第二章,借庄子、张衡、王阳明等谈生者对死者的记忆;第三章,借杜牧、鲍照谈对朝代盛衰的记忆;第四章,借李贺、白居易谈记忆写作的断片性质;第五章,借李清照谈对物的记忆;第六章,借沈复谈对日常生活的记忆;第七章,借吴文英谈对景象的记忆;最后一章,借张岱谈记忆与写作。
  宇文所安以十余篇与追忆相关的中国古代诗文为素材,以文本解读为核心,伴随命题的建立和探讨,对中国古典文学追忆主题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结构方面,宇文所安以主题方式建立基于历史又超越历史的开放空间,以内部小专题并置提供多元视角;文本解读方面,他通过文本细读、中西比较和基于传统坐标的双向观照,对熟悉的古代文本提出了独到的理解;命题探讨方面,他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建立灵活的命题,发掘文本间的深层联系,以融合的视域进入大文化的语境。纵观宇文所安《追忆》一书,他立足于传统之外的开阔视野和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特色,尤为值得我们借鉴。本文希望发掘《追忆》的特色及其背后的深层关注,为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古代文学资源提供有益的启示。
  中国人一直都善于回首过去,从过去寻找例证或者归结经验。每一个时代都向过去探求,在其中寻觅发现自己。关于明史性质的一个藏而不露的真理是:文明之所以能永远延续发展下去,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结构来自它的自身。场景和典籍是回忆得以藏身和施展身手的地方,它们是有一定疆界的空间,人的历史充任期间,人性在其间错中交织,构成一个复杂的混合体,人的阅历由此而得到集中体现。它们是看得见的表面,是青葱的黍田,在它们下面,我们找得到盘根纠缠的根节。人们能看见表面的黍田,却不一定能看见黍田下被掩盖的前朝都城。回忆过去也是需要智慧需要契机的,懂的人才能明白为何要悲黍田,才能知其行为的产生。一代一代的传递不间断是需要不断努力创新的,只有创新,寻找不同的方式记录过去,才能从回忆者的身份转化为被回忆者。那些享有盛名的就是通过巧妙的手法使得自己在作为回忆者回忆被回忆者时突出自己,从而让后人在想到这些能够勾起回忆的事物或者人物时能够想到他们,成为被回忆者。宇文所安就例举了孟浩然回忆羊祜和与之相关的堕泪碑,欧阳修回忆杜预和其石碑来解释从回忆者变成被回忆者的关系转变。
  除了的回忆者与被回忆者的关系转变,宇文所安接着又写了骨骸,写那古人重视祭祀活动,局限于与死去的人交流,将自己的感情强加在死去的人身上,同时又把自己给拘束了。
  个体毕竟是个体,朝代更迭才是历史的演变进程。作者研究完个体在回忆中地位变化后就开始研究回忆中朝代的繁盛与衰落了。历史,同历史的真实运转方式相反,是一个由必然性驱动的机械运转过程,这个必然性,犹如古代女神安奈克,她有许多神性和化身:经验的必然性、道德必然性、经济必然性、神界的必然性。宇文所安基于其西方人的独有优势,将中西方的悲剧进行了对比,通过对比来发现中国诗歌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作者接下来就开始讲断片了。中国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它最为独特的属性之一就是断片形态:作品是可渗透的,同作诗以前和作诗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