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物形象巧分析[ 阅读导航] 写人的记叙文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文章主题, 因此, 在鉴赏写人的记叙文时,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理解作品, 也是主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 把握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也就可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主题倾向。正因为这样, 分析人物形象的题型在考试中也屡见不鲜。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解题思路入手。思路一:抓住细节,展示人物风采。理解人物性格的关键在于抓住细节,尤其是典型细节。因为人物性格是由许多的细节“装备”起来的。一个眼神,一个心思,一个动作,一句话,无不是人物形象的展示。 1 .抓住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经历。如《小巷深处》一文中: “夏天, 母亲就如同一尊雕像, 执著地守候在一个大大的冰棍箱旁, 毒辣的阳光把母亲原已黝黑的皮肤晒得黑里透红, 日复一日, 竟成古铜似的颜色。”“如同一尊雕像”表现了母亲在烈日下守候的姿态, 连皮肤也变成古铜色的了, 突出了母亲为了“我”, 终年辛勤劳作, 苦心经营, 一个伟岸、高大的母亲形象就树立在眼前。 2. 品味语言描写, 揭示人物思想、情感、性格。如《“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中:“邓稼先严肃地拒绝说: ‘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走! ”’就是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我们却看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的崇高精神。正因为他心中装着祖国,才会有“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宏大志愿,也才会有那斩钉截铁的豪言壮语。 3. 留意神态描写, 揭示人物的心灵轨迹。如《心声》一文中: “他咬紧了嘴唇, 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郑重”表明李京京已做好了朗读的充分准备,相信自己能朗读好课文; “眼睛一眨不眨”表现了李京京迫切希望程老师能给他一个朗读的机会。这些神态描写,表现了他渴望表达亲情的愿望。 4 .紧扣动作描写,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如《风筝》一文中: “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 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一个“惊呼”,一个“跳跃”,就逼真地写出了小兄弟喜欢风筝到了极点。如果不是如此喜欢风筝, 又怎会这样密切地关注天上风筝的一举一动呢?又怎会让自己的情感跟随着天上风筝的起落缠绕而跳动呢? 5 .揣摩心理活动描写,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如《心声》一文中: “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 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 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在公开课上,李京京是真想举手朗读课文, 就是因为他心中所铭记的亲情太强烈了, 想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 可是举手之后又担心程老师不会喊他,也担心赵小桢会嘲笑他,这种矛盾的心理,展示了人物内心的犹豫不决。思路二:抓住情节,丰满人物形象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情节的发展, 正是随着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也就是说,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伴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而逐步丰满、完善的, 因此, 抓住情节, 也是分析人物形象的关键之一。 1, 理清情节,演绎人物性格发展史将作品中一系列有因果联系的具体生动的事件一条条理清,这些事件就是人物性格的演绎发展史, 在我们面前展示的就是人物性格发展变化过程, 这样分析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就更完善, 更丰满。如《勇气》一文中, 那位法国妇女的智慧和勇气无疑是值得大力赞扬的。在她第一次面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