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ppt

格式:ppt   大小:685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ppt

上传人:AIOPIO 2021/5/9 文件大小:68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阴阳应象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第一节 论阴阳之道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天地之道也”: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基本法则和规律。
阴 阳
万物之纲纪:划分万事万物的纲领
变化之父母: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
生杀之本始:事物发生、消亡的根源
神明之府也: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的对立统一是一切事物产生、变化、发展、消亡的根源,是自然界的基本法则和规律,也是研究人体和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和规律。
治病必求于本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何为“本”?
1.本指阴阳:“本者,本于阴阳也,人之脏腑气血,表里上下,皆本乎阴阳;而外***之风雨寒暑,四时五行,亦总属阴阳二气。至于治病之气味,用针之左右,诊别脉色,引越高下,皆不出乎阴阳之理,故曰治病必求于本。” ——张志聪
2.病机为本——现代学者。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何为“本”?
3.脾肾为本——明·李中梓:“先天本在肾,水为天一之源;后天本在脾,土为万物之母。”
4.证之两纲六变为本——明·张介宾
5.肾阴肾阳为本——清·冯兆张
6.病因为本——元·朱丹溪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二、阴阳的性质和功用
性质:轻清、重浊(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动、静(阴静阳躁)
功用:化气、成形(阳化气,阴成形)
生长、杀藏(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生清、生浊(寒气生浊, 热气生清)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1.张介宾:阳生阴长乃阴阳之治,“阳之和为发生,阴之和为成实,故曰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乃阴阳之乱,“阳之亢者为焦枯,阴之凝者为固闭,故曰阳杀阴藏。”
2.《素问经注节解》结合临床论证:“人之为病,邪热火炽,纯阳无阴,若伤寒之阳邪内传,杂病之风盛火焰。”
3.张志聪: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均为阴阳之治,言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意。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升 降 反 作
清升浊降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的前提;在病因作用下,升降失司则引发疾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胃气衰,清阳内陷,则发完谷不化之泄。治当益气升阳,方用升阳除湿汤等。
浊阴在上,则生䐜胀——酒食不节,湿热内阻,浊阴内聚,则发䐜胀。治当除湿降浊,方可用中满分消丸等。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病案举例—中气不足泄泻
王某,女,1972年10月19日,大便溏薄而少,解便时必须努责而始见少许清粪,于月经来潮及感冒时反而大便通畅,饮食不好,胃部膨胀,喜嗳气矢气,子宫下坠,脉弱色淡。此中气不足之征,治当补中运脾,用补中益气汤加味: 
党参9g 当归9g 黄芪12g 白术9g 陈皮9g 升麻3g 柴胡6g 生姜2片 枳壳9g 木香6g 大枣3枚 甘草6g
服上方三剂后,即见显效,大便基本正常,余症亦得缓解。
嘱其常服本方,以巩固疗效。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
三、阴阳的关系
本文所涉及的阴阳关系包括:阴阳的对立制约(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阳的互根互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阳的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中医内经阴阳应象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