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的叔叔于勒》教案
潜山痘姆中心学校 刘 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神态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初步培养对社会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评判能力和再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学情分析:学生对学习小学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所授课的班级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不够,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还有待于课堂上的激趣引导。就本篇小说而言,人物形象的赏析,文章主题的探讨需要重点指导。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小说情节,把握小说主题。
2、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难点:1、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2、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深入思考,全面认识人物的个性。
3、总结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教学与方法:
教法:采用整体感知法,指导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况,从整体上感知小说。
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抓住关键点品析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课前查找相关资料。2、布置学生预习课文。3、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解决生词。
2、课前搜集相关资料。
3、熟悉课文,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默读,感知文章,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了解情节发展的要素,多角度把握小说主题,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诗人说,亲情是一首恬静的田园诗;画家说,亲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画;音乐家说,亲情是一首优美的轻音乐……但是,亲情有时也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是否依然能够守护亲情、关爱亲情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多媒体显示)
三、检查预习。(多媒体显示)
1、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说出文章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四、快速默读,初步感知课文。
快速默读课文,完成下列活动:(多媒体显示)
1、请以( )于勒的格式,在括号内添加不同的动词,理清小说的情节安排。
示例:(盼)于勒
2、圈点勾画出课文中的人物对于勒称呼的词语。
(学生发言,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
五、研读细节,初步感知小说主题。
同桌合作,共同探究:(多媒体展示探究题)
1、请同学们给这些称呼分类,看看这些称号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
2、在这其中,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同桌讨论,发言,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
3、教师小结:
以小说的情节作结。并用一幅对联来概括小说的内容:十年思盼,天涯咫尺,同胞好似摇钱树;一朝相逢,咫尺天涯,骨肉恰如陌路人。
4、学生试拟横批,感知文章主题。
5、学生复述故事。
六、拓展迁移,联系生活。
你读了这个“嫌贫爱富”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或启发呢?
八、作业设计。
课后练习四
九、课堂小结,歌曲欣赏。
播放《亲情树》主题曲
《春》教案
痘姆中心学校 刘 培
教学内容
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的地描绘出了江南春天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理解思路,揣摩品味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技巧。
4、通过朗读和品读方法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 合作 探究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选取材料制作成课件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学生熟悉课文,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师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相应诗文、图画和音乐。
一、导入新课
1、单元概括:大自然的美无处不在。本单元要学习的就是一组描写四季景物特征的情文并茂的散文。
2、欣赏歌曲 《春天在哪里》,听后提问:你觉得春天在哪里?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