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文档名称: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ppt

格式:ppt   大小:115KB   页数:2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ppt

上传人:AIOPIO 2021/5/10 文件大小:1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合篇意义:
病位相同——胃肠疾患
病机相同——脾胃升降失常,亦有 肾阳不足
肝胆疏泄失职
概念:
呕吐——胃气不降所致。有声有物谓之呕;
有物无声谓之吐,两者常并见。
哕——即呃逆,为胃膈气逆所致。
下利——脾气不升所致。包括泄泻、痢疾。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一)饮邪致呕
【原文】(2)(略)
(二)虚寒胃反
【原文】(3)(5)
【提示】两条论述虚寒胃反的病机和主症。
病因:误汗损伤阳气
病机:胃阳衰微,不能蒸腐水谷
临床特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
【按语】病因病机与治法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止呕,脓尽自愈。(1)
【解析】
呕吐——当审因论治
有痈脓——指内痈而言
不可止呕——因正气尚能逐邪外出
脓尽自愈——应采用消痈排脓方药治疗
【原文】
病人欲呕者,不可下之。(6)
【提示】 注意因势利导
不可用攻下药逆其病势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一)虚寒呕吐

【原文】(8)(9)
【提示】吴茱萸汤在《伤寒论》中三见
辨证要点: 食谷欲吐,胸膈满闷
胃脘作痛,嘈杂吞酸
巅顶冷痛,伴干呕或呕吐清涎,畏寒肢冷,
舌淡苔白,脉沉迟或缓弱。
病机:肝胃虚寒,浊阴上逆
【功效】散寒降逆,温中补虚
【临床应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14)
【提示】
辨证要点:虚寒呕吐,身有微热 【病机】
脉弱+四肢厥逆 阴盛格阳
小便复利 阳气欲脱
难治——四逆汤:回阳救逆,治病求本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16)
【解析】
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
【病机】中焦虚寒 食阻气机,逆而反出
水谷精微,无以化生
兼症:心下痞硬,神疲乏力,体瘦便结等
【方药】大半夏汤
半夏——和胃降逆,重在指标
人参——益气补虚 治病
白蜜——养血润燥 求本
【功效】补脾和胃,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17)
【解析】
食已即吐——指食入于胃,旋即吐出
【病机】实热壅滞肠胃,腑气不通,下闭上逆
兼症:口渴喜冷饮,胃脘热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等
【方药】大黄甘草汤——泻热去实
【临床应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15)
【提示】
邪在少阳,邪热迫肺→胃气上逆
小柴胡汤——清解少阳,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11)
【提示】见于《伤寒论》第172条
【病机】邪热内犯胃肠,病变重点在肠
【方药】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清热止利,和胃降逆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10)
【提示】
上——呕吐 【病机】胃气上逆
中——心下痞 【病机】邪阻中焦
下——肠鸣泄泻【病机】脾失健运
【方药】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
开结除痞,和胃降逆
【按语】


【临床应用】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