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doc

上传人:ffy51856fy 2016/6/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习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复****题第一章 1、区域: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基本属性:①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并占有一定空间②区域具有一点的范围和界线。③区域具有一定体系的结构形式, ④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3、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5、区域由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两大系统组成 6、区域分析: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7、区域分析与其他科学的关系: 8、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是在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发展预测、结构优化和方案比较, 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 制定区域发展的策略并分析预测其实施效应。第二章 1、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质等特征。 3、可持续内涵:首先,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表示自然资源持续供给社会经济体系的能力, 他要求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可持续的, 即区域的发展与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关系应是“以供定需”, 而非过去的“以需定供”。其次, 持续的内涵还隐含着自然资源承载力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增强的, 并且这种增强不以追求量的增长为目的, 而应追求自然资源需求量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趋势下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即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或内涵式增长,从而达到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与区域发展规模相适配的协调发展状态。“阳光经济”理论 2o 世界 90 年代, 德国经济和社会学家赫尔曼· 舌尔提出用阳光经济取代生化经济的理论在世界上产生深刻影响,他的<< 阳光经济——生态的现代战略>> 作为有关可再生能源的经典之作,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 1999 年,他因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若贝尔特别奖。赫尔曼· 舍尔“阳光经济”理论的重点包括: (1) 世界文明要摆脱其所面临的威胁, 只有尽可能快地转向可再生资源, 全面消除经济活动对生化资源的依赖。(2) 阳光型能源和原料基础的确立与转换, 对立全球社会的未来安全性具有开创性的重要意义,其再深度、广度和时间维度方面的影响,可以与工业革命相提并论。(3) 只有搁浅生化主流, 提倡阳光主流, 才能使经济全球化在生态上具有一定的承载力4、简析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答: 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特定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一定的区域发展承载力, 生态环境改善有助于提高区域发展的承载能力, 增强区域的潜在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必须建立在区域资源、环境可承载力范围内,防止因超越资源承载能力而导致生态环境问题第三章 1、区域经济特色:①区域产业结构特色②区域产业布局特色 2、区域文化:既包括反映地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学艺术、建筑风格、风俗****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3、试论述区域政策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如何进行区域政策效应评价? 答:1) 关系: ○ 1 区域政策是区域战略的支撑因而在确定区域政策前一般需要明确区域政策战略○ 2 区域政策是为解决区域问题和促进区域发展而生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