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留白布白 尽显风采.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留白布白 尽显风采.doc

上传人:w8888u 2021/5/1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留白布白 尽显风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留白布白 尽显风采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 要] 无论是现代诗还是古代诗,诗歌都有留白艺术。基于诗歌的“留白”,要想使学生更好地体味诗的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深谙“补白”的艺术,用合理的形式启发学生去构建诗句的完整意义,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及精神内核。本论文从情节补白、背景补白、想象添图三个方面去阐述诗歌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补白。
  [关键词] 留白 补白 情节补白 背景补白 想象添图
  
  诗的“留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大多比较含蓄,或借助于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或借助于具体形象,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则往往隐藏在它们的背后。二是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它不拘泥于通用的语法规范、逻辑结构,而常常直接将各种意象排列在一起,采用省略句子成分的方式构句。由于省略,语言更凝练简约,意象之间的关系不很确定,这就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一、情节补白,余地生辉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空白结构,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欲言又止,在诗歌情节发展中留有许多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想象。教师就要善于捉住诗歌这些空白点,进行有效的训练。如一教师在教余光中的《乡愁》时,“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的具体情节没做过多描写,为了做引导,教师率先对“邮票”的情节做想象性描绘:“我们看到一位两鬓斑白的母亲坐在窗前,看着儿子的来信,眼中泪花闪烁,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学生在课后所做的情节补白的训练中,想象异常丰富,远远地超出了教师的预料,恐怕也超出了诗人的意料,留白的收获颇丰。
  二、背景补白,深化内涵
  背景补白无论是其他文体的教学还是诗歌教学都是常用的方式,收到的效果也是显著的。如《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以说这两首诗的作者是以不同的情感体验反映了同样的爱国之情。南宋时期,广大中原地区被金兵占领。在金人的铁蹄下,沦陷区的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他们日夜盼望着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可是,一年又一年,他们只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人陆游最终则因“但悲不见九州同”而抱恨终生含悲而去。这样的悲是凝重的,令人荡气回肠,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如不进行背景补白,单凭对诗句的孤立理解,只能是囫囵吞枣,更不要说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了。再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不错,全诗喜形于色、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喜极而泣……总之,一个“喜”字囊括了全诗的氛围。再三思忖,为什么回家就喜成了“涕泪满衣裳”的样子?原来,多少年没回家了,因叛军占领“河南河北”,导致诗人杜甫携妻带子背井离乡。可以说,杜甫的“喜”,不仅仅是因为小家,更是为了国家,不然诗人就不会发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沉重的哀叹!因此,诗人的“喜”显得是那样宽广高远,富有底蕴。在补白文本的基础上诵读诗文,带给人的是心花怒放的感觉。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背景补白,对于深化学生的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有着水到渠成之功效。
  三、想象添图,领略美妙意境
  许多诗歌都配有精美的插图,它是内容的图解,是形象化的课文语言,最容易引人想象,具有创新的潜在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握图意,透过画面在头脑中出现广阔的空间、动态的情景,诱发他们对现实情景的“再造”,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低年级学生都喜欢绘画,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为课文配上合适的插图。
  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清平乐?村居》这一课的片段。
  《清平乐?村居》,学生闭目想象词所表现的乡村美景。
  :在你们的脑海中似乎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师生合作总结:翁媪媚好;大儿锄豆;中儿织笼;小儿卧剥莲蓬)
  、恬静,至今还脍炙人口。今天我们来为这首词配上连环画,愿意吗?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选择其中一幅为其配上文字,文字要体现人物的性格和田园的宁静。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
  诗歌的“无字句处的精彩”是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点,用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就是:健康的人面对一种不完全或者空白格式塔刺激物,就会在知觉中产生一种要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完美结构的倾向,从而引起一种进取、追求、充满紧张的心理活动,完成这个使不完全、空白趋于完美的过程,就是补白。
  建构理论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指出,对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