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doc

格式:doc   大小:4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1/5/11 文件大小:4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执教者:李瑞敏
(一)激趣导入
1、师:昨天,我们学****了有关求索方面的名言警句。谁愿意来背背?
2、 师:这两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生:这两句话是用文言文写的。
3、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其中的一则故事《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5、谁愿意给我们解释一下课题?生:杨家的儿子。
6、你解释得很正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看注释。
7、师:你真会学****掌握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看注释是我们学****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方法。
(二)试读课文
1、这个故事究竟讲什么,那现在就请同学们大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分钟)
2、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我要考考大家能不能读准这些字。请男女生分工读。(出示课件)
生字读音:lianɡ hui yi nǎi yuē qin
梁 惠 诣 乃 曰 禽
多音字的读音:wei ying
为 应
3、我还有两个字想给大家写一下。“惠”,要写好这个字,“心”字底要写大点,中间不要漏了一点。“曰”字写的时候要写扁一点,不然就变成“日”字,现在请同学们打开写字教材18页,把这两个字各写一个。
4、写得不错,接下来谁愿意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什么?(出示句子)
A、师范读,自由读,相信自己能读好的同学一起来读,还读的不好的同学也努力地把这句读好,齐读!
6、看,我们班同学读得多好,那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读得更好。大家先听听老师读,注意停顿,接着你们自己读。(师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质疑(5分钟)
1、到底是人多力量大,读得真好!这古文就是需要反复地品味,慢慢你会发现它有着音乐般美妙的韵律。在刚才读课文(预****的时候,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2、师:古人云:“学贵有思”同学们能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你们真是动脑筋思考了。
3、我们的学****就从大家的疑问开始吧,刚才有同学提出来了,第一句话不明白,课件出示第一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4、谁能运用刚刚提到学****文言文的方法,看注释来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杨家的儿子九岁了,还非常聪明。
师:哪个词告诉你非常聪明?
生:甚聪慧。
师:聪慧是什么意思?(板书:聪惠)
师:哪个词说很聪明?生:甚
师: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
生:很,特别
5、师:这个孩子姓什么?生:(齐)杨——
6、师:我为什么问同学们小孩姓什么,有用意的,后面再讲的时候你们要注意啊。那么,这个孩子到底怎样的甚聪慧呢?请同学们运用看注释和读的学****方法来理解剩下的句子,(出示学****方法)注意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请同学们先进行自学,自己自学好了再到小组中交流。
6、如果你自己自学好了可以到小组中进行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地方没读懂。 (1)学生自学(2)小组交流
四、研读交流
1、师:刚才同学们学****热情很高,通过小组学****不懂的问题都弄明白了吗?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仔细品味其中的趣味。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1)师:那谁愿意来说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