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考古诗鉴赏《夜雨寄北》汇编.doc

格式:doc   大小:172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古诗鉴赏《夜雨寄北》汇编.doc

上传人:48216984 2021/5/11 文件大小:17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古诗鉴赏《夜雨寄北》汇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原文
译文
赏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你问我哪天归来,我归 期尚未确定,巴山夜雨 连绵,秋水涨满了池塘。
先叙事后写景。“问归期”而“未有期”,其中包含着太 多的苦涩与无奈。次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
“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 凄凉。
炼字:“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既写岀巴山之水 注满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乡之苦, 从而衬托出诗人浓重的愁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与你在家中的 西窗下一起剪烛长谈,
追述我独居巴山的客栈 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笔锋一转,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时空交错,虛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 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巷日”之苦。 表现手法:“何当”表示愿望,是由当前的苦况所激发出 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虚实相生,情景交融,既包含 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坏对比。同时用反衬的 手法表现孤寂的心情.
整体感知:这首诗通过对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描写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来日相聚之时 的幸福欢乐,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寂寥和渴望与亲人、好友团聚的思归之情'一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夜雨寄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写出对方询问诗人归期,诗人予以回答,一问一答,语言简括。
《夜雨寄北》第三句写出自己当前的苦况,第四句转写自己回乡与亲友相聚的情景。
《夜雨寄北》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景色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3•“巴山夜雨涨秋池” 一句中,“秋”字有什么作用?
一位评论家说:“两叠'巴山夜雨无聊之极/你是怎样理解的?为什么?
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用得极英生动,说说妙在哪里。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雨寄北》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依次是 和 o
这两首诗中都有表示时令的词语,它们对表现诗人情感起着一定的作用。试选择一首诗中的这类词语,分析英 作用。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如何理解标题中的“寄北” ?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
12•诗歌中“何当共剪四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都写了雨,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寄北”是因为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在长安。
“涨”字富有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的愁思之绵绵。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是虚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