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文档名称:

痹证患者的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548KB   页数:3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痹证患者的护理.ppt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1/5/11 文件大小:5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痹证患者的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痹证患者的护理
痹证患者的护理
痹证患者的护理
【概述】
(一) 病名概念
痹病指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经络气血凝滞,痹阻不通,引起相关系统疾病的总称,其包括五脏痹、六腑痹、五体肢节痹等。本节主要讨论肢节痹病。
肢节痹病是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 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灼热、曲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痹证患者的护理
(二) 范围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痹证患者的护理
【证候特征】
         ┌ 行痹——疼痛游走不定,恶风寒。
         ├ 痛痹——疼痛剧烈,遇寒痛甚,得热则缓。
肢体关节疼痛 ┼ 着痹——疼痛重着,手足沉重,肌肤麻木不仁。
         ├ 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筋脉拘急。
         └ 久痹(尪痹)——关节肿大疼痛,强直畸 形,曲伸不利。
痹证患者的护理
【病因病机】
患者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风寒湿热易于内侵,流注于筋骨脉络而为痹病。 因此,体虚是本病发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如《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
引起痹病发病的病因主要有风寒湿热之邪侵袭、误治或久病不愈。
痹证患者的护理
居处潮湿,涉水冒雨等,致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袭人体,注于经络,留于关节,日久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积而为痹。
  治疗不当或久病不愈,既伤中气,又伤津耗血,筋骨失荣,经络失养,致气血凝滞,脉络痹阻而发为痹证。
  久痹不愈致气血周流不畅,“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瘀互结,或与外邪相合,闭阻经络,停痰留瘀于骨节之间而成尫痹。
  痹证日久不愈而又复感于邪,邪气内舍,即病邪由经络病及脏腑而成脏腑痹,以心痹较为常见。
痹证患者的护理
痹证的病机: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是肢体痹病的病机所在。
痹证的病性:本病属本虚标实,以邪实为主,其中风性善行而数变,故痹痛游走不定而成行痹;寒气凝涩,使气血痹阻不通,疼痛剧烈而成痛痹;湿性粘滞重着,流注关节而成着痹;感受热邪与湿相并,湿热留注经络关节而成热痹;痹证日久不愈,气血不畅,瘀痰阻痹而成尫痹。
痹证的病位:肢体肌肉关节。
痹证患者的护理
【护理措施】
(一) 病情观察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以判断疾病的证型。
  如风邪胜者,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此为行痹;寒邪胜者,疼痛剧烈,遇寒更甚,则为痛痹;湿邪胜者,关节重着而痛、麻木不仁,此乃着痹;热邪胜者,关节局部红肿热痛,甚至痛不可触,难以屈伸,则为热痹。久治不愈,肝肾亏虚,痰瘀阻络,疼痛剧烈伴关节肿大变形者为尫痹。
痹证患者的护理
2、观察伴随症状,注意有无关节僵硬及畸形。部分痹病初起,可兼有恶寒、发热等外感表证,特别是热痹则更为常见,此时要密切观测体温,进行对症护理。痹病日久,外感症状常不明显,而以关节部位症状为主,久之还可出现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甚至僵直,不能活动,此时病情严重难治。
3、注意观察咽喉、关节、皮肤红斑、结节、心悸等病情变化。严密观测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等,并做好记录。
痹证患者的护理
4、观察皮肤及关节功能活动,预防压疮,防止久痹致痿。长期卧床者应预防压疮的发生;关节疼痛处可以用柔软垫枕或海绵垫等保护;取舒适体位,保持关节的功能位,定时变换体位,以免关节及局部皮肤受压,功能减退,造成肌肉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功能障碍;关节僵硬者,应进行肌肉按揉及被动运动,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屈伸运动,以防久痹成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