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6/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双低” 让人想念而死,是谋杀的至高境界, 就连法医也鉴定不出死因。。。。。。“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的油菜集中产区。全流域面积达 180 多万平方公里,涉及沪、浙、苏、皖、鄂、赣、湘、川、黔、滇、渝等 11 个省(市)和河南信阳地区,油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 85% 以上。长江流域冬季农业资源丰富, 是我国“双低”油菜优势产区,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一)基本情况 1 .产区相对集中。油菜是我国 5 个种植面积超亿亩的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油菜)之一。我国油菜生产分布比较广泛, 目前除北京、天津、辽宁、海南外,其它 27 个省(区、市)均有种植, 其中产量居前五位的是湖北、安徽、江苏、四川和湖南。根据气候、生态条件的不同, 我国油菜生产可划分为四个区域, 即长江流域冬油菜区、西北油菜区、东北春油菜区和华南冬油菜区。其中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是最集中的油菜产区, 2001 年油菜面积 9239 万亩、产量 1018 万吨, 占全国的 87% 和 89% , 占世界的四分之一以上, 高于欧洲和加拿大。 2. 生产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 1990 年以后, 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 面积超过花生成为第一大油料作物。 2001 年与 199 0 年相比, 面积扩大 2387 万亩, 年均增加 217 万亩; 单产提高 公斤, 增幅达 26% ; 产量增加了 437 万吨, 增幅为 63% , 年均增产近 40 万吨。 3 .品质改良成效显著。“双低”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甙油菜。按农业部部颁标准,商品菜籽芥酸含量 5% (油)以下,硫甙含量 45μ mol/g (饼),通称“双低”油菜。低芥酸菜籽油中油酸、亚油酸含量大幅度提高,营养品质显著改善;低硫甙饼粕降低了毒性,提高了菜籽饼粕的利用价值。世界上除印度和中国外,都已普及“双低”油菜。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开始“双低”油菜育种, 目前已选育了一批杂交“双低”或常规“双低”油菜品种, 并实现了优质高产的基本目标, 如华杂系列、中双系列、油研系列、湘油系列等品种,为“双低”油菜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90 年代以来我国“双低”油菜品种推广迅速。 1990 年全国“双低”油菜面积只有 292 万亩, 1995 年增加到 1610 万亩, 2001 年达到 6000 万亩, 11年间增长了 19倍, 年均增加近 520 万亩。 2002 年“双低”油菜品种的比重已达到 62% ,湖北、湖南等省已达到 85% 以上。 4. 产业化经营起步。 1990 年我国油菜籽开始了种子和商品菜籽产业化经营的尝试,并取得初步成效。湖北、四川、江苏、湖南、安徽、江西、贵州等主产区先后成立了由科研、推广、销售、加工等部门相互组成的联合开发体, 目前已由初期的松散型向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公司转变, 创建了一批油菜品种及其加工产品品牌。一些加工企业采取“公司+ 科技+ 基地+ 农户”的模式,由公司对农户提供“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的四统一服务, 油菜产业化经营开始起步。(二)主要问题 1 .多品种插花种植。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十字花科作物,生长期间极易串花授粉, 当年即可导致菜籽品质下降。由于我国在油菜品种审定、种子经营、市场准入等方面没有强制性管理措施, 生产和管理上也缺少必要的标准和品质监测手段, 导致生产上普通油菜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 插花种植现象普遍, 种植“双低”油菜品种,生产不出真正的“双低”油菜籽。 2 .品质比进口菜籽差。与进口油菜籽相比,我国油菜籽内在品质上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商品菜籽含油率偏低。长江流域大部分商品菜籽含油率 39-40% ,比进口菜籽低 2-3 个百分点;二是“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品种芥酸含量一般在 3% 左右, 比国外高 1-2 个百分点, 硫甙含量 40-45 μ mol/g (饼) 之间, 比加拿大高 20μ mol/g (饼) 以上; 三是商品菜籽大都在自然条件下风干, 含水量比进口菜籽偏高; 四是在净度、整齐度等外观品质上也有一定差距。 3. 劳动力成本高。由于我国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手工操作, 一亩油菜从种到收大约需要 12-14 个工日,仅用工费就接近 150 元, 占生产成本的 60-70% 。而加拿大等出口国油菜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亩用工量不到 1 个,劳动力成本很低。按照全口径计算成本,我国油菜生产效益不高。 4. 加工企业带动力弱。我国油菜籽初加工能力接近 3000 万吨( 含小型榨机), 以国有企业和农村小油房为主, 大多数国有企业年加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