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比大小》教学设计(杨文庆).doc

格式:doc   大小:66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大小》教学设计(杨文庆).doc

上传人:1314042**** 2021/5/12 文件大小:6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大小》教学设计(杨文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年级上册P17《比大小》
教材分析:
教科书第17页,教材中呈现了一幅“三个小猴分水果”的情境图,图中小猴和各种水果是散乱放置的,我们先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一一对应竖直排成一列,统计出数量,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引出第一批数学符号“=”“﹥”“﹤”,介绍如何用数学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的比较结果。在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符号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形象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很重要的。如用手指表示,编出歌谣:左手小于号,右手大于号,两边相等等于号,开口冲着大数笑,尖头跟着小数跑。
学情分析: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在幼儿园及家长的引导下对数学符号“=”“﹥”“﹤”部分同学已有所了解,也会书写,并且会读。还有少部分同学对此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要求:看图听故事。(媒体出示书第17页的主题图。)
2、观察数量。
师:小猴子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图上的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学生可能回答:猴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梨的只数可以用4来表示;桃子的只数可以用3来表示;香蕉的只数可以用2来表示。)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小猴和水果的图片:
分别一一点击最下面的: 小猴、梨、桃、香蕉,媒体演示:它们的个数,最后出示3 、4、 3、2。教师同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既帮助学生复****了旧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积极性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揭示课题。
师: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这些数哪个大那个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比大小》。
(板书:《比大小》)
二、新授
探究一:
知道相等。
(媒体出示:小猴和桃子图。)
师:小猴最喜欢吃桃了,一个猴子吃一个桃子,桃子够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回答:
(1)我用数一数的方法来比较。猴子有3只,桃子也有3个,猴子和桃子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2)我用摆一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猴子摆了3只,桃子也摆了3个,猴子和桃子一一对应一样多,所以桃子够分了。)
师:刚才某某小朋友说的方法,也就是:1只猴子对应1个桃子,2只猴子对应2个桃子,……3只猴子对应3个桃子,正好一样多。
(点击媒体演示:一样多。分别点击猴子图和桃子图,媒体出示: 3、3。教师并板书。)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体现了学生学****的主体性。并且通过利用已经学过的数数和一一对应的方法,引出新的知识,让学生感悟知识迁移。]
2、认识等号。
师: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好,你们已经会用我们前几节课学的本领来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