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大熊山案例.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熊山案例.doc

上传人:1652129**** 2021/5/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熊山案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熊山(案例分析)
实录:师:吱吱吱,谁来了?
幼:小公鸡~~
师:小公鸡是吱吱吱的吗?
幼:不是的,是小老鼠。
师:吱吱吱,吱吱吱,到底是谁来了?
幼:小老鼠。
师:你们猜对了,小老鼠来了。(出示老鼠贴绒)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
幼:是一只高兴的小老鼠。
师:从哪里看出来?
幼:眼睛弯弯的。
师:噢,眼睛弯弯的,我们知道是笑嘻嘻的,除了眼睛弯弯,嘴巴呢?
(这里有个幼儿做了笑的表情)
师:眼睛弯弯的,嘴巴张开来,小嘴往上翘,我们知道它很开心,还有呢?
幼:灰色的老鼠……好长的尾巴……身体前面有点黄……
师:这只老鼠想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幼:找其它老鼠……找爸爸……找朋友……肚子饿了去找吃的东西……
师:(过渡)会不会和你们想的一样呢?
(翻过一张)小老鼠到哪里去了呢?
幼:哎呀,跟前面不一样了,眼睛不一样了,圆的,大概走错路了……
师:为什么眼睛睁那么大,圆圆的呢?
幼:那个地方怎么有个洞……大概走错路了……
师:那个圆圆的东西让小老鼠很高兴,所以眼睛不一样,你觉得那个圆圆的地方是什么?
幼:石头,石头的影子,山,泥土,河(孩子七嘴八舌)
师:小老鼠看见圆圆的东西,它觉得很奇怪,如果你看见远远的地方有这么奇怪的东西你会怎么样?
幼:想一想……看一看……逃走了……走过去看一看,瞧一瞧……
师:看看小老鼠到底和谁想的一样呢?一起来看一看哦。
分析:我摘录的是活动的开头部分。应该讲,整个活动给人的感觉是相当开放,教师以幼儿为本,在活动目标不变的前提下,比较顺从孩子的表达方向,尊重孩子的意愿,所以尽管孩子七嘴八舌,但都是围绕教师的提问进行的,孩子始终被吸引着。而教师对绘本的修改,更适合了小班孩子的特点,也融合进了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和理解,给人有一种比较新的感觉。
从活动一开始,就感觉刘海蓉老师的教学功底不错,当孩子被图片上的细节所吸引,被太阳、小草所吸引的时候,刘老师并没有一笔带过,而是和孩子一起欣赏太阳,观察小草,这里的随机性相当好;当孩子七嘴八舌,沉浸在各自的空间的时候,刘老师不慌不忙,轻轻几句话就又把孩子拉回了自己的身边。教师的冷静和沉着,教师的教法和教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对实录部分进行一下分析:
1、绘本的重点是感知并理解有关情节,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我个人觉得在观察这是一只怎样的老鼠上面,笔墨有点重,导致孩子过于纠结细节(五官、颜色等等),正因为这样,在后面情节进行下去,已经翻过一张,再问这只小老鼠到哪里去的时候,依然有一些孩子在讲老鼠身上的细节。其实小班孩子是相当感性的,非常的情绪化,有些图片内容,对小班孩子来讲,不一定要讲的多么完整,但可以用动作、表情来替代,让孩子去体会。我实录中有个记录,有个孩子觉得讲不清楚,就做了笑的表情,这里教师就可以把握机会,结合小班孩子喜欢表演的特点,师生一起把小老鼠笑的样子做出来就可以了。通过一个表情,孩子对开心的理解,应该比观察图片,诱导孩子讲出开心的效果要好,而且也更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2、对幼儿园小班的孩子来讲,角色的迁移是有一定难度的,当孩子们沉浸在老鼠的角色中的时候,教师问:如果你看见远远的地方有这么奇怪的东西你会怎么样?孩子们就会被拉出故事的情节,他们的回答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