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doc

格式:doc   大小:2,93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5/14 文件大小:2.8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新闻稿是公司/机构/政府/学校等单位发送予传媒的通信渠道,以公布有新闻价值的消息。通常会用电子邮件、传真、书信(电脑打印)形式分发予报章、杂志、电台、电视台(电视网络)、通讯社的编辑,亦有专业公司提供分发商业新闻稿的服务。不少新闻稿是通知各大传媒有关记者招待会的消息。新闻稿异于新闻,新闻稿是鼓励新闻记者在该题材上撰写新闻的稿件。
格式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而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 以下有几种新闻的格式:
“五个W”和“一个H"
  “五个W”:Who(何人)、What(何事) When(何时)、Where(何地) Why(何故)
  “一个H”:How(如何) 新闻的分类: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的结构: 新闻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 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标题:高度概括,抓人眼球导语:用来提示消息的重要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主体:随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结语:一般指
事”的写法已经不适合受众的阅读****惯(一般人没有时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道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消息报道的格式。
  标题对于新闻报道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一个标题就是一条报道的情况。因而,标题要提炼新闻事件的“精华”,把最吸引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如果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题。如果要写作比较长篇的调查性报道、深度报道,就要注意在文中按照事件叙述明晰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概括一个部分的内容,便于受众阅读(针对印刷媒体而言)。
华尔街日报体(DEE)  补充一点,最近很流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主要特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件中的一个“镜头”,一般是以一个人的言行为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道,
比如央行关于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道就可以从一个普通市民的住房贷款行为写起,比较能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的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全局。
新闻特写的种类: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  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  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  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  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  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 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新闻特写的实例
<实例>一特殊的捐赠
  子彬昌
  下午3点刚过,门厅接待捐款的刘云杰老师告诉我:“王镜师傅又来了!”在场的人心里都一阵高兴,我撂下手头工作赶忙走到前厅:“大冷的天,这么远您怎么来了?”我问。他迎过来,右手拿着200块钱一扬:“这不,我把这钱捐了。”
  王镜——就是那位住在北京黄杉木店周转房、捡破烂向希望工程和其他社会福利事业捐款万元的退休老工人。今天出现在我眼前的王镜老人,无论从脸色上,还是穿着上,都和以往来时大不一样了:他的脸黑中透出红润,而且胖了;身穿黑色棉外套、土黄色新工作罩裤,足下一双黑色包头胶底棉鞋,显得干净利落。我请老人坐下,没等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