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8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1/5/15 文件大小:8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教材分析:本节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这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后面学****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落实物理教育的基本目的,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密度的概念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实验探究,经过计算、分析、比较、交流,最后得出的。这样既让学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又让学生学****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还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在第2课时,着重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密度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使学生感受物理有用,从而培养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课题
第二章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第1课时)
执教
林忠钰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熟悉天平的构造、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会用刻度尺、量筒和天平测定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与质量。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理解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研究问题常用的求比值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敢于大胆提问,乐于主动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重点
实验探究
 
难点
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教具
演示
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肥皂1个,泡沫1个,煤油
 
学生
天平砝码,木块2个,石块2个,量筒,水,烧杯2个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出问题
演示实验:
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进一步提问: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动手参与、观察思考并回答
 
 
 
 
学生举例
 
猜想假设
启发学生对上述生活和实验中的现象进行大胆猜想:(将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和假设列在黑板一侧进行归类,鼓励学生大胆去猜想和假设)
学生大胆进行猜想
 
实验探究
组织实验探究:1、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每种物质要选质量和体积不同的两组,是为了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与体积或质量有关?选三种不同的物质是为了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